CMMI認證
小規模的軟件企業如何實現CMMI5級
首先界定下小規模指的是50人以下的軟件組織,估計很少有人會(hui) 把CMMI五級和這種規模的軟件企業(ye) 聯係在一起,因為(wei) 很多人會(hui) 認為(wei) 一方麵小企業(ye) 沒有資源導入CMMI高成熟度,另一方麵他們(men) 項目個(ge) 數有限,很難有足夠的數據支撐有效的量化管理。
但如果研究下CMMI研究院近幾年的評估數據,我們(men) 會(hui) 發現小規模的五級組織逐年增加,每年CMMI年會(hui) 分享上也有他們(men) 的聲音,我也曾領導過兩(liang) 次小規模的五級評估。
最近偶然在IEEESoftware上看了一篇題為(wei) “Achievingand Maintaining CMMI Maturity Level 5 in a Small Organization”的文章,這是一個(ge) 有可參考價(jia) 值的案例分享。之前有朋友問過類似問題,正好結合這個(ge) 案例以及個(ge) 人的經驗談談這個(ge) 話題。
CMMI五級給小企業(ye) 帶來的價(jia) 值
首先五級證書(shu) 對企業(ye) 的競標應該是個(ge) 加分項,但如果這是唯一目的的話,本文討論的內(nei) 容也就沒有什麽(me) 意義(yi) 了。真正能夠結合實際,做法適當,五級才方顯其高收益。
下圖是這家小企業(ye) 從(cong) CMMI2級到5級,在下列三個(ge) 指標上的變化:
- 個(ge) 人利潤率
- 生產(chan) 環境下缺陷率(缺陷個(ge) 數/需求個(ge) 數)
- 單次發布的需求個(ge) 數
這絕對是張拿得出手的成績單,讓CMMI成為(wei) 了提升業(ye) 務能力的模型。五級在項目和組織層麵的量化決(jue) 策實踐,常態化的問題、痛點、機會(hui) 驅動的改進機製也可以讓小企業(ye) 的重要決(jue) 策更加合理,減少了生存、發展中遇到的風險。
小企業(ye) 的優(you) 勢
小企業(ye) 有自己的難處,身兼數職比比皆是不說,成本壓力往往更大,項目進度往往是剛性的。但小企業(ye) 也具備一些不可忽略優(you) 勢:
首先規模小往往意味著短周期迭代交付比較普遍,這就提供了統計過程分析、效果反饋的場景,同時提供了實時改進的機會(hui) 。
其次小企業(ye) 的核心領導一般比較穩定,他們(men) 有壓力,但也有動力,沒有什麽(me) 包袱。為(wei) 了發展和生存,所謂船小好調頭,他們(men) 更容易接受創新成本。
小企業(ye) 的文化建設也會(hui) 相對容易些,隻要他們(men) 真正理解了某件事情,整個(ge) 公司上下會(hui) 很快達成共識,自然為(wei) CMMI五級的成功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七條有效實踐
這裏結合IEEE案例和個(ge) 人經驗,和大家分享7條有效實踐。
利用好能幫助你做重要決(jue) 策的質量數據
Ron Radice曾做過一個(ge) 調研,95%的CMMI高成熟度組織會(hui) 把量化過程放在質量控製上,特別是同行評審。評審和測試能自動帶來許多缺陷相關(guan) 數據,利用好這些信息能在項目層麵做好質量分析,同時也是改進的重要來源。選擇什麽(me) 樣的缺陷數據,一定要和產(chan) 品特點和客戶要求結合,這些數據必須提供重要決(jue) 策所需信息。
注意在你的配置管理工具和問題監控平台上,很可能已經有不少有價(jia) 值的內(nei) 部缺陷數據,這些數據可以幫助你實現CMMI四級和五級的實踐。
專(zhuan) 人負責有效利用各種內(nei) 外資源
規模小意味著資源投入一定有效,所以人選很重要。最好是領導也信任,大夥(huo) 也認可的人專(zhuan) 注管理推動這件事,和大家溝通好為(wei) 什麽(me) 做,做什麽(me) ,如何做,何時做等。五級工作牽扯創新改進管理,量化體(ti) 係/統計過程控製的建立、優(you) 化、推廣,評估準備,等等工作。肯定需要利用好內(nei) 外資源,如理念一致的外部谘詢、培訓。
選擇好評估師
研究院允許組織選擇自己認可的評估師。IEEE案例認為(wei) 選擇和組織理念價(jia) 值一致、能助力的評估師至關(guan) 重要,其選擇在很大程度上決(jue) 定了成敗。這家企業(ye) 用DAR做了選擇,有意思的是這個(ge) 選擇也成了評估時作為(wei) DAR的證據。
充分利用小迭代
CMMI高成熟實踐需要依賴於(yu) 過程和產(chan) 品數據的實時分析,同時需要一定的樣本點積累,如果是2-4周(或者更長些)迭代開發模式,就可以提供充分的數據信息。
避免統計遊戲
掌握必要的統計技術,特別是真正理解相關(guan) 統計方法的真正意圖和應用場景,是不能跳過的。企業(ye) 內(nei) 部需要盡快掌握這些方法,讓統計分析在項目和組織的決(jue) 策中,能幫助消除不確定性,真正起到作用。
將量化管理自然融入到當前管理機製中
國內(nei) 高成熟度落地有個(ge) 通病,就是為(wei) 量化管理另起爐灶,這往往是在迎合CMMI而不是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量化管理的新的分析活動應該自然融合到已有的例會(hui) 、報告中,不要單獨再開會(hui) ,製作報告。
將高成熟度實踐常態化
不要把五級做成一錘子買(mai) 賣,將改進常態化,不斷完善量化體(ti) 係。小規模的軟件組織也有項目間的差異,如複用度等,往往需要量化的細化分類。隨著企業(ye) 的發展,很可能關(guan) 注點也會(hui) 變化,如新的安全性要求會(hui) 要求組織對缺陷分析維度做出調整,這就要求改進的常態化以及量化體(ti) 係的不斷調整。常態化的一個(ge) 重要支撐點是自動化工具,特別是度量工具的普及。
實踐證明CMMI高成熟實踐完全可以給規模小的軟件組織帶來回報,雖然這些成功的經驗值得借鑒,但大家還是要有開放的膽識,根據需要,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量化管理、改進之路。
本文轉載自公眾(zhong) 號:老叢(cong) 講桌(laocongjiangzhuo) 作者:叢(cong) 斌博士
原文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odoHp6LuFB_lYZOf8xtp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