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体育官网登录

CMMI 2.0維持性評估十四問

2021-09-30
瀏覽次數:次
返回列表
CMMI 2.0維持性評估十四問

從(cong) 2018年3月28日正式發布CMMI2.0以來,已經有組織在2018年做的評估可以做複評了,複評時可以考慮繼續做基準評估,也可以考慮做維持性評估。維持性評估是在CMMI2.0中新增的評估,很多組織並不了解這種評估方式,我把關(guan) 於(yu) 維持性評估常見的14個(ge) 疑問梳理如下:

CMMI 2.0維持性評估十四問(圖1)

1、滿足什麽(me) 條件才可以做維持性評估?

答:進入維持性評估的準則如下:

(1)維持性評估的級別不能超過上一次評估的級別。原來是3級,則維持性評估隻能評估3級或3級以下的等級,不能評估為(wei) 4級,5級。

(2)相關(guan) 的抽樣因素與(yu) 上次的評估相同,或是上次的子集。

(3)相關(guan) 的抽樣因素取值相同或是上次的子集。

(4)OU(組織單位, 即被評估的部門)在運營、管理方式以及流程的開發、執行和管理方麵都是相同的。

(5)維持性評估的PA範圍不能多於(yu) 上次評估的範圍。比如上次評估沒有包含SAM,本次維持性評估也不能包含SAM。

(6)OU與(yu) 上次相同或是上次評估的子集,如:不能上次是軟件研發中心,本次評估是金融事業(ye) 部。

(7)所有樣本的變更都必須記錄在評估計劃中。所有上次基準評估或維持評估的抽樣項目和組織支持功能都必須包括在內(nei) ,除非:

<1>如果任何抽樣項目已經結束或不再活躍,必須替換成原OU中另一個(ge) 符合抽樣條件,具有相同抽樣因子值的項目

<2>必須有從(cong) 上次評估延續過來的項目和支持組。如果上次所有的項目都已經結束,不再延續,則不能執行維持性評估,隻能做基準評估。


2、是否必須和上一次評估的評估師相同呢?

答:可以不一樣。如果擬做維持性評估的主任評估師與(yu) 上次評估的主任評估師不同,則需要通過CAS(CMMI評估係統)向ISACA申請授權才可以獲取上次評估的信息和執行本次維持性評估。


3、是否必須和上一次評估的ATM(評估組成員)相同呢?

答:並非要相同。為(wei) 了確保維持評估與(yu) 以前的基準評估或維持評估的一致性,主任評估師可以考慮使用以前評估的ATM。


4、誰來決(jue) 策是否可以做維持性評估?

答:主任評估師與(yu) 評估發起人一起確定是否可以做維持性評估,並在評估計劃中詳細記錄理由。


5、維持性評估最少需要幾名ATM成員?

答:包含主任評估師,最少2名。即:評估組至少包含一名主任評估師和一名ATM。


6、維持性評估結果的有效期多長?

答:基準評估結果有3年有效期,維持性評估結果有2年有效期,並代替其上次評估結果的有效期。


7、有無評估天數的限製?

答:和基準評估一樣,沒有評估天數的限製。

但是評估階段需要在90天內(nei) 結束。


8、最多可以做多少次維持性評估?

答:最多可以進行3次連續的維持性評估。


9、如果不滿足維持性評估的進入準則怎麽(me) 辦?

答:如果達不到做維持性評估的準則,則應做基準評估。


10、何時可以做出維持性評估的決(jue) 策?

答:在上次評估失效期之前,可以隨時做出進行維持性評估的決(jue) 策。為(wei) 了確保在上次評估結果失效前完成維持評估,建議提前90天決(jue) 定是否進行維持評估,以便有充分的時間計劃,準備,和執行評估,並匯報評估結果。


11、完成維持性評估,上次評估的等級還有效嗎?

答:完成維持性評估後,維持性評估的結果就是OU的最新等級結論,替代上次評估的結論,並且有效期為(wei) 2年。


12、對項目如何抽樣?

答:CAS係統自動對提交可以參評的項目進行抽樣。CAS自動識別1/3需要深入分析(in-depth analysis)的PA(實踐域),剩餘(yu) 的2/3的PA會(hui) 概要分析(high-level analysis)。


13、如何確定深入分析(in-depth analysis)的範圍?

答:模型範圍中需要深入分析的部分應覆蓋以下方麵,並在需要時進行調整:

(1)隨機抽樣選中的1/3的PA進行深入分析

(2)4級和5級評估,所有模型範圍中的包含4級和5級實踐組的PA必須進行深入分析

(3)概要分析識別的具有潛在差距,需要深入分析的所有實踐、實踐組或實踐域

(4)此次1/3隨機抽樣未覆蓋,但是在上次基準評估或維持性評估中,OU級刻畫為(wei) LM的所有實踐


14、如何進行概要分析?

答:

(1)在計劃和準備階段進行概要分析,識別潛在的過程實施差距,以及對應的需要進行深入分析的模型實踐。

(2)對於(yu) 模型範圍中2/3概要分析部分:

<1>每個(ge) 抽樣項目或組織支持功能的每個(ge) PA的每個(ge) 實踐組,至少進行一次訪談會(hui) 議

<2>主任評估師和至少一位ATM應該參加所有概要分析的訪談會(hui) 議

(3) 對於(yu) 模型範圍中2/3概要分析部分:

<1>對於(yu) 每個(ge) 抽樣項目或組織支持功能的,每個(ge) PA的每個(ge) 實踐組,至少分析一份證物

<2>根據合適的客觀證據(訪談證言和證物),驗證相關(guan) 的過程實施,是否滿足每個(ge) 實踐組中所有實踐的目的和價(jia) 值

<3>記錄所有有衝(chong) 突或不一致的客觀證據

<4>針對所有有衝(chong) 突或不一致的客觀證據,申請補充客觀證據,以便解決(jue) 問題,或者記錄潛在差距

<5>記錄抽樣項目或組織支持功能過程實施相關(guan) 實踐組的潛在差距。根據潛在差距識別需要進行深入分析的模型組件(實踐、實踐組、實踐域)

參考閱讀:

了解更多CMMI認證

CMMI文章推薦
熱門資質推薦
最新熱門政策
常見問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