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体育官网登录

山西省晉城市CMMI、ITSS新補貼政策-米兰体育全站

2021-10-15
瀏覽次數:次
返回列表

關(guan) 於(yu) 印發山西省加快推進數字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和若幹政策的通知

山西省晉城市CMMI、ITSS新補貼政策-米兰体育全站(圖1)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辦、廳、局:

現將《山西省加快推進數字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和《山西省加快推進數字經濟發展的若幹政策》印發給你們(men) ,請認真貫徹執行。2019年8月27日省政府印發的《山西省加快推進數字經濟發展實施意見和若幹政策》(晉政發〔2019〕20號)同時廢止。


山西省人民政府

2021年8月1日 

(此件公開發布)

山西省加快推進數字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

為(wei) 貫徹落實國家數字經濟發展戰略,加快我省經濟社會(hui) 數字化轉型進程,形成具有較強競爭(zheng) 力的數字經濟產(chan) 業(ye) 體(ti) 係,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貫徹落實“網絡強國”戰略部署,緊抓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發展契機,圍繞“網、智、數、器、芯”五大領域,統籌布局全省數字經濟發展體(ti) 係,大力培育數字化產(chan) 業(ye) ,著力推進新技術、新模式、新業(ye) 態與(yu) 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加快“數字山西”建設,以數字化推動智能化,以智能化培育新動能,以新動能促進新發展。

二、基本原則

包容創新,率先發展。堅持創新引領,鼓勵優(you) 先發展。推動數字化技術產(chan) 品、應用模式、商業(ye) 模式和體(ti) 製機製的協同創新,提升發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續性。

共建共享,協同共治。擴大共享開放,強化民生服務。鼓勵多元主體(ti) 參與(yu) 數字經濟治理,以數據融通應用,實現協同治理和精準管理。

應用驅動,開放合作。堅持需求導向,以應用為(wei) 牽引,推動產(chan) 業(ye) 集聚發展。激發、調動各類資源要素潛能,加大國內(nei) 外交流合作力度,建立創新合作、互利共贏的發展模式。

統籌推進,安全發展。建立並持續完善適用於(yu) 數字經濟發展的政策法規和製度體(ti) 係,加強安全防控、風險監管和權益保障,形成與(yu) 數字經濟發展良性互動的發展體(ti) 係。

三、發展目標

到2022年,全省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基礎進一步築實。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公共領域數據資源共享開放機製建立健全,省級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實現“雙百”目標,集聚1—2個(ge) 在特色領域具有國際影響力和一批具有區域競爭(zheng) 力的數字經濟領域企業(ye) ,信息產(chan) 業(ye) 保持高速增長,數字經濟規模突破5000億(yi) 元。

到2025年,全省數字經濟邁入快速擴展期。先進泛在的數字基礎設施基本建成,數字經濟與(yu) 社會(hui) 各行業(ye) 領域深度融合,培育2—3個(ge) 具有國際影響力、若幹具備國內(nei) 牽引性、一批區域競爭(zheng) 力強的數字經濟領域企業(ye) ,打造一批產(chan) 業(ye) 集聚度高、規模效益顯著的數字產(chan) 業(ye) 基地。與(yu) 數字經濟相適應的政策法規和製度體(ti) 係建立完善,多元協同共治體(ti) 係基本形成,全民數字素養(yang) 明顯提升,數字經濟規模達到8000億(yi) 元。

四、重點任務

(一)“網”:提升網絡設施能力

夯實基礎網絡服務能力。認真貫徹執行《山西省通信設施建設與(yu) 保護條例》,支持基礎電信企業(ye) 持續加大投入,普遍提供固定百兆寬帶接入能力,加快固定寬帶千兆網絡建設,努力實現家庭、企業(ye) 、園區、寫(xie) 字樓光纖寬帶網絡覆蓋。將通信基礎設施納入城市規劃體(ti) 係,推動農(nong) 村光纖和4G 網絡的覆蓋廣度、深度。推進市政公共基礎設施全麵開放共享,推動通信網絡設施IPv6改造升級。加快建設運營山西綜改示範區國際互聯網數據專(zhuan) 用通道,提升園區企業(ye) 對外開放合作能力。加快建設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全麵增強網間通信服務能力。(責任單位:省通信管理局、省工信廳,各市人民政府,山西綜改示範區管委會(hui) )

加快建設新型基礎設施。持續完善配套政策體(ti) 係,降低電力引入和擴容成本,加快推動5G 站址規劃和基站建設,實現全省重點區域連續覆蓋。加快推動5G 創新應用,組建5G 產(chan) 業(ye) 聯盟,鼓勵設立聯合創新中心,協同開展5G 技術研究與(yu) 行業(ye) 應用。積極推進物聯網、車聯網等設施部署,支持陽泉智能物聯網應用基地建設,探索資源型中小城市智能化轉型路徑。(責任單位:省通信管理局、省工信廳,國網山西省電力公司,各市人民政府)

推進工業(ye) 互聯網建設。麵向能源、製造業(ye) 等重點行業(ye) ,培育一批國內(nei) 領先的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服務商和研究創新機構,建設一批行業(ye) 知名度高、影響力強的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建設和運營工業(ye) 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實現與(yu) 國家工業(ye) 互聯網係統對接,構建工業(ye) 互聯網產(chan) 業(ye) 生態。(責任單位:省工信廳、省通信管理局,各市人民政府)

支持建設試驗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支撐新型通信設備驗證的區域性實驗場地,開展規模化試驗和集成化應用。支持智能網聯重載公路示範基地項目,探索重載貨運的智能網聯轉型路徑。支持開展麵向車聯網、無人機、無人駕駛、無人配送等新技術新裝備的專(zhuan) 用試驗場地建設,完善製度標準和體(ti) 製機製,推動相關(guan) 技術產(chan) 品的試驗驗證和成果應用。(責任單位:省通信管理局、省發展改革委、省工信廳、省公安廳、省交通廳,各市人民政府)

完善數字經濟安全體(ti) 係建設。按照“誰主管、誰負責”和屬地管理的原則,嚴(yan) 格落實網絡安全工作責任,加強數據安全管理,健全風險預警、情報共享和應急協調機製。建立健全山西省網絡安全綜合防控體(ti) 係,形成多部門聯合作戰工作機製。以大數據、人工智能、機器學習(xi) 、網絡空間地圖等新技術新應用為(wei) 依托建設完善山西省關(guan) 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衛平台。構建山西省網絡安全智慧大腦,繪製山西省網絡空間地理信息圖譜,實現掛圖作戰。打造“三化六防”的網絡安全防護機製,大力提升我省的網絡安全防護能力。(責任單位:省委網信辦、省公安廳、省通信管理局、省工信廳、省財政廳、省審批服務管理局,各市人民政府)



(二)“智”:推進經濟社會(hui) 智能化轉型

推動工業(ye) 雲(yun) 服務平台建設。依托工業(ye) 雲(yun) 服務平台,加強工業(ye) 經濟運行監測調度,做好重點企業(ye) 和重點項目的跟蹤服務。積極對接國家工業(ye) 大數據平台,對工業(ye) 數據開發利用、分級分類等進行規範管理。研究建立數據管理推進機製,推動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模型(DCMM)在企業(ye) 應用落地,提高企業(ye) 數據管理能力。(責任單位:省工信廳)

打造“兩(liang) 化”融合升級版。持續開展“兩(liang) 化”融合管理體(ti) 係貫標。圍繞煤炭、焦化、鋼鐵等傳(chuan) 統優(you) 勢行業(ye) ,打造無人車間、智慧礦井等“智能+”示範工程。加強總體(ti) 規劃與(yu) 頂層設計,推動企業(ye) 自主有序地將基礎設施、平台係統、業(ye) 務應用等逐步上雲(yun) 。推進工業(ye) 技術軟件化,支持麵向重點行業(ye) 研發工業(ye) 軟件、工業(ye)  App。鼓勵省內(nei) 軟件服務企業(ye) 向雲(yun) 服務商轉型,引導雲(yun) 服務企業(ye) 加強核心技術和產(chan) 品研發,主動適應市場需求搭建個(ge) 性化雲(yun) 平台,重點培育若幹有競爭(zheng) 力的雲(yun) 計算平台,不斷提升雲(yun) 服務能力。(責任單位:省工信廳、省國資委、省能源局、省應急廳)

全麵推動智能製造。把發展智能製造作為(wei) 主攻方向,推動實現工業(ye) 企業(ye) 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實施智能製造試點示範創建、智能製造專(zhuan) 項支持、智能製造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等工程。強化智能製造支撐體(ti) 係建設,推進形成鋼鐵冶金、軌道交通、煤機裝備、汽車製造等智能化產(chan) 業(ye) 集群,著力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為(wei) 建設“智造強省”奠定紮實基礎。(責任單位:省工信廳、省科技廳)

打造新型智慧城市。推進城市網絡化建設,構建覆蓋城鄉(xiang) 的智能化治理體(ti) 係,強化數字技術在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服務等領域的應用。加強規劃引導,支持城市公用領域的物聯網應用和智能化改造,加快推進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建設聯網應用,構建覆蓋城鄉(xiang) 的智能感知體(ti) 係。加快建設省、市兩(liang) 級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台,盡快實現縣級數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全麵覆蓋。推進平台互聯互通、數據同步、業(ye) 務協同,促進城市運行“一網統管”。(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住建廳,各市人民政府)

推行智慧政務。加強政務信息化頂層設計,創新部門信息係統建設運營模式,建設完善省級政務雲(yun) 平台,推動部門數據資源向省級政務雲(yun) 平台集聚,全麵建成山西省大數據中心。推進政務數據資源整合共享,建立數據共享責任清單機製,推動以數據為(wei) 支撐的政府管理和社會(hui) 治理模式創新。圍繞自然人、法人全生命周期,優(you) 化政務服務辦理流程,大力推動信息惠民和“互聯網+政務服務”,提升政務數據利用效果,加快政府服務數字化轉型。(責任單位:省審批服務管理局、省發展改革委)

發展數字商務。推進內(nei) 貿流通數字化建設,實施供應鏈創新及應用試點。促進對外貿易數字化發展,培育跨境電子商務新業(ye) 態新模式。激發數字商務新主體(ti) 活力,培育線上線下、跨界融合新主體(ti) 及商務代運營等數字服務新主體(ti) 。(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工信廳、太原海關(guan) )

建設數字鄉(xiang) 村。推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大數據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全產(chan) 業(ye) 鏈大數據建設,推廣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在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經營管理中的應用,提高農(nong) 機信息化水平,逐步建立農(nong) 產(chan) 品和投入品電子追溯監管體(ti) 係,推動電子商務進農(nong) 村,實施信息進村入戶工程,構建“三農(nong) ”綜合服務平台,加強大數據應用,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責任單位:省委網信辦、省發展改革委、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省工信廳、省商務廳、省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

建立智能化市場監管體(ti) 係。提升政府對數字經濟的統計監測和決(jue) 策分析水平,擴大數字經濟數據監測和采集範圍,提高數字經濟態勢感知、風險預警和防範能力,提升數字經濟市場監測水平。推動構建多元共治的協同監管機製,建立以信用為(wei) 基礎的市場監管體(ti) 製。(責任單位:省統計局、省市場監管局)



(三)“數”:培育壯大新興(xing) 數字產(chan) 業(ye)

推進數據資源集聚開放。按照集約、綠色、開放、共享原則,統籌布局數據中心建設,避免無序、低水平建設。推動百度雲(yun) 計算(陽泉)中心二期、山西中交高速數據中心、大同雲(yun) 中e穀大數據中心、環首都—太行山能源信息技術產(chan) 業(ye) 基地等項目建設。激發應用需求,集聚數據資源,推動政府部門、公共企事業(ye) 單位的公共數據資源向社會(hui) 開放,建立公共數據資源負麵清單,鼓勵和引導社會(hui) 化開發利用。建立公共數據全流程管理標準和製度規範,探索建立數據服務市場規則,規範市場交易行為(wei) ,培育發展數據流通市場。(責任單位:省工信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審批服務管理局、省市場監管局)

加快發展大數據產(chan) 業(ye) 。以數據標注等產(chan) 業(ye) 為(wei) 切入口,構建集數據采集、清洗、標注、交易、應用為(wei) 一體(ti) 的基礎數據服務體(ti) 係。開展大數據關(guan) 鍵技術攻關(guan) ,鼓勵建設行業(ye) 基礎軟件平台和重大集成應用平台,麵向行業(ye) 應用需求,形成垂直領域大數據解決(jue) 方案。積極培育大數據產(chan) 業(ye) 基地,加快建設數字類產(chan) 業(ye) 園區,引入專(zhuan) 業(ye) 運營服務機構,推進構建智慧園區管理體(ti) 係,加快培育太原、大同、陽泉、呂梁等大數據產(chan) 業(ye) 集群。(責任單位:省工信廳,山西綜改示範區管委會(hui) )

大力發展網絡安全產(chan) 業(ye) 。支持安全產(chan) 品研發和產(chan) 業(ye) 化,以大數據安全、工業(ye) 信息安全、物聯網安全、人工智能安全、智慧城市安全等為(wei) 重點,構建數字安全產(chan) 業(ye) 鏈,培育安全服務新業(ye) 態,建設信息安全產(chan) 業(ye) 基地。加快安全核心技術研發,積極布局新型安全技術攻關(guan) 。推進工業(ye) 信息安全態勢感知能力建設,培育建設一批網絡安全技術、產(chan) 品協同創新平台和實驗室,推動產(chan) 業(ye) 共性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責任單位:省工信廳、省委網信辦、省科技廳、省教育廳)

培育發展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積極探索創新人工智能領域數據服務模式、資金支持方式,推動建立完善相關(guan) 法律製度。在交通物流、健康醫療、文化旅遊、工業(ye) 製造等領域建立專(zhuan) 業(ye) 數據集,形成基礎數據能力。加強基礎算法、應用算法研究,提升算法分析能力。鼓勵開展雲(yun) 計算和邊緣計算應用、超算中心建設,提升算力支撐能力。培育建設人工智能基礎數據、安全檢測等創新平台。鼓勵在高精度傳(chuan) 感器、智能機器人、智能網聯汽車、智能物流、智慧醫療、智能文旅、智能製造等領域開展人工智能融合應用,加快培育發展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責任單位:省工信廳、相關(guan) 行業(ye) 主管部門,各市人民政府,山西綜改示範區管委會(hui) )


(四)“器”:提升電子信息產(chan) 品製造能力

支持通用計算設備產(chan) 業(ye) 一體(ti) 化發展。加大對通用計算技術、產(chan) 品應用的支持力度,加快推進科研攻關(guan) 與(yu) 技術應用示範基地建設,圍繞整機應用,落實有關(guan) 專(zhuan) 項扶持政策,培育構建中央處理器(CPU)、操作係統、數據庫、應用軟件、顯示器材、辦公外設等為(wei) 一體(ti) 的產(chan) 業(ye) 鏈條,打造通用計算設備產(chan) 業(ye) 集群。(責任單位:省工信廳、省科技廳,太原市人民政府)

推動傳(chuan) 感器和智能硬件產(chan) 業(ye) 規模化發展。抓住5G、人工智能、物聯網、工業(ye) 互聯網等關(guan) 鍵發展機遇,加強軍(jun) 民融合、產(chan) 學研用深度融合,強化整機帶動,加強工業(ye) 機器人、家用清潔機器人、高精度傳(chuan) 感器、多模態生物識別、專(zhuan) 用無人機等優(you) 勢產(chan) 品研發升級,重點打造敏感元器件、傳(chuan) 感器、智能硬件、智能機器人產(chan) 業(ye) 鏈條。(責任單位:省工信廳、省科技廳)

推進光電信息產(chan) 業(ye) 集聚發展。以光學鏡頭、相機模組、光通訊連接器、機器人、鋰離子電池等光機電融合產(chan) 業(ye) 為(wei) 重點,加大自主創新和人才培養(yang) 力度,大力提升智能製造水平,打造高端關(guan) 鍵材料、智能工具、智能高端裝備、光學核心元器件等產(chan) 業(ye) 鏈條,支持建設光機電產(chan) 業(ye) 集群。(責任單位:省工信廳、省科技廳、省教育廳)

(五)“芯”:支持半導體(ti) 高端核心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

打造全國領先的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集群。圍繞5G、電力電子、LED等關(guan) 鍵應用,重點支持碳化矽、氮化镓第三代半導體(ti) 、砷化镓第二代半導體(ti) 、紅外探測芯片、深紫外LED芯片等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發展,提升裝備、材料、襯底、芯片、器件等核心關(guan) 鍵技術和工藝水平,打造高純半導體(ti) 材料、襯底、外延、芯片、應用等全產(chan) 業(ye) 鏈產(chan) 品體(ti) 係,培育形成全國領先的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集群。(責任單位:省工信廳、省科技廳)

推動培育新型顯示產(chan) 業(ye) 鏈。發揮我省在LED顯示、顯示麵板製造專(zhuan) 用裝備、激光導光板、激光投影、液晶顯示材料等領域的發展基礎,以4K/8K 超清顯示、LED 顯示、專(zhuan) 用裝備、顯示材料、納米陶瓷等領域為(wei) 重點,大力培育和引進重大項目,完善產(chan) 業(ye) 鏈條,打造新型顯示產(chan) 業(ye) 集群。(責任單位:省工信廳、省科技廳)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將推動數字經濟發展作為(wei) 各級各部門的“一把手工程”,建立健全工作協調、監督考核等工作機製,明確部門分工,細化推進措施,製定年度行動計劃,破除體(ti) 製機製障礙,推動數字經濟加快發展。借助外力外腦,加強戰略研究,為(wei) 全省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決(jue) 策支撐。(責任單位:省政府辦公廳、省工信廳、省發展改革委,各市人民政府)

(二)優(you) 化市場環境

加快數字經濟領域法製建設,鼓勵支持數字經濟領域的政策製度、體(ti) 製機製創新,逐步建立健全數據資產(chan) 管理製度,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全麵優(you) 化數字經濟扶持政策,依托省級技術改造專(zhuan) 項資金和促進大數據發展應用專(zhuan) 項資金,支持數字經濟發展,持續加大對數字技術研發、數字產(chan) 業(ye) 培育、數字化融合應用、數字類人才培養(yang) 等的扶持力度。(責任單位:省工信廳、省司法廳、省財政廳、省科技廳,各市人民政府)

(三)打造創新平台

發揮政產(chan) 學研合力,加快產(chan) 業(ye) 創新能力建設,鼓勵省內(nei) 企業(ye) 、高校、科研機構加強多層次、多領域聯合,圍繞數字經濟發展共性關(guan) 鍵技術,建設協同共享的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聯合實驗室,構建國家級、省級共性技術研發平台。設立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相關(guan) 領域科技研發專(zhuan) 項,形成支撐數字化轉型的學科體(ti) 係和產(chan) 業(ye) 創新體(ti) 係。(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工信廳、省教育廳,各市人民政府)

(四)強化人才支撐

依托省內(nei) 高校、培訓機構等培育一批數字經濟領域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鼓勵支持企業(ye) 引進一批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jun) 人才、緊缺創新人才。積極開展各級、各領域數字經濟相關(guan) 業(ye) 務培訓和職業(ye) 技能培訓,支持校企合作、入企實訓、定向培養(yang) 、工學結合的聯合培養(yang) 模式,鼓勵開展創新創業(ye) 活動,提升全民數字化素養(yang) 和能力。(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人社廳,各市人民政府)

(五)建立統計評價(jia) 體(ti) 係

構建全麵係統反映本地數字經濟運行和發展情況的指標體(ti) 係、評估方法,加強數字經濟發展情況和變化態勢運行監測分析,及時發布全省數字經濟發展情況,加強對各區域數字經濟發展的科學指導。(責任單位:省工信廳、省統計局、省通信管理局)


山西省加快推進數字經濟發展的若幹政策

一、支持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1.推進數據中心高質量發展。支持數據中心參加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用電交易,實現用戶終端電價(jia) 0.3元/千瓦時的目標(用電電壓等級為(wei) 110千伏及以上)。支持綠色數據中心創建、運維和改造,對獲得國家綠色數據中心稱號的給予一次性100萬(wan) 元獎勵。

2.將通信設施建設納入城鄉(xiang) 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支持通信基礎運營商及鐵塔公司開展5G移動通信網絡、基於(yu) IPv6的下一代互聯網、移動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示範項目建設,給予不超過項目投資額的30%、總額不超過500萬(wan) 元的補助。支持在我省設立5G聯合創新實驗室。

3.支持重點行業(ye) 、典型企業(ye) 打造工業(ye) 互聯網企業(ye) 內(nei) 網標杆網絡,支持中小企業(ye) 參照標杆網絡開展企業(ye) 生產(chan) 性網絡改造,支持建設跨行業(ye) 、跨領域工業(ye) 互聯網重點平台或行業(ye) 性工業(ye) 互聯網重點平台,建設和運營一批標識解析二級節點,給予不超過項目投資額的30%、總額不超過500萬(wan) 元的補助。鼓勵電信運營商優(you) 先保障工業(ye) 企業(ye) 網絡服務,為(wei) 工業(ye) 企業(ye) 推出更有針對性的優(you) 惠資費方案和企業(ye) 信息化綜合解決(jue) 方案。

二、推進經濟社會(hui) 智能化轉型

4.對大數據產(chan) 業(ye) 、人工智能與(yu) 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工業(ye) 互聯網、軟件工程化能力、新型信息消費、網絡安全技術應用等領域的國家級試點示範企業(ye) (項目)、優(you) 秀解決(jue) 方案,分別給予一次性100萬(wan) 元、50萬(wan) 元獎勵。

5.推進農(nong) 業(ye) 、工業(ye) 、服務業(ye) 等領域數字化轉型,支持開展數字經濟融合應用示範項目,認定後按照投資額的30%給予一次性獎勵,最高不超過500萬(wan) 元。

6.推動工業(ye) 企業(ye) 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發展,全麵推動智能製造,對認定為(wei) 國家智能製造標杆企業(ye) 、省級智能製造標杆項目、省級智能製造示範企業(ye) 的,分別給予一次性300萬(wan) 元、100萬(wan) 元、50萬(wan) 元獎勵;工業(ye) 企業(ye) 智能製造專(zhuan) 家診斷和評估一次性補助不超過20萬(wan) 元。

7.對自主創新能力強、形成核心自主知識產(chan) 權並快速產(chan) 業(ye) 化的數字經濟領域相關(guan) 產(chan) 品、應用係統、工業(ye)  App等研發推廣應用項目,一次性給予不超過項目投資額的30%、總額不超過500萬(wan) 元的獎勵。

三、加強引進和培育市場主體(ti)

8.設立省級人工智能基礎數據產(chan) 業(ye) 發展引導專(zhuan) 項資金,引導支持人工智能基礎數據產(chan) 業(ye) 發展。具有引領性、牽引性的重大項目可“一事一議”重點支持。

9.世界500強、國家規劃布局內(nei) 重點軟件(集成電路設計)企業(ye) 、全國電子信息百強、軟件百強、互聯網百強在我省落戶投資發展數字化產(chan) 業(ye) ,經認定給予一次性200萬(wan) 元至1000萬(wan) 元獎勵。

10.支持半導體(ti) 、通信設備、人工智能、信息安全、傳(chuan) 感器、計算機、光電、電子專(zhuan) 用裝備及關(guan) 鍵電子材料、零部件、元器件等電子信息製造企業(ye) ,年主營業(ye) 務收入首次達到1億(yi) 元、5億(yi) 元、10億(yi) 元的,分別給予一次性獎補100萬(wan) 元、300萬(wan) 元、500萬(wan) 元;年主營業(ye) 務收入1億(yi) 元以上且同比增幅在10%以上的,按照主營收入增量的3%予以獎勵,最高不超過500萬(wan) 元。

11.對我省首次進入全國電子信息百強、軟件百強、互聯網百強的企業(ye) ,分別給予一次性獎補200萬(wan) 元。對大數據企業(ye) 主營業(ye) 務收入首次達到1億(yi) 元、2億(yi) 元、3億(yi) 元、5億(yi) 元的,分別給予一次性獎補100萬(wan) 元、200萬(wan) 元、300萬(wan) 元、500萬(wan) 元。

12.鼓勵初創大數據企業(ye) 入駐政府投資建設的標準廠房和辦公用房,省政府按年給予租金補貼。其中,300平方米以內(nei) 房租全額補貼,300平方米至1000平方米房租減半補貼,補貼期不超過3年。

13.鼓勵政策性擔保機構加大對大數據產(chan) 業(ye) 知識產(chan) 權質押貸款的擔保支持力度,在擔保風險分擔比例和擔保費率等方麵給予最大限度支持。同時,對於(yu) 資信良好、成長性好且經營規範的大數據企業(ye) ,流動資金貸款200萬(wan) 元及以上的,按照當年新增流動資金貸款的5%給予貼息,每戶企業(ye) 每年最高不超過500萬(wan) 元,補貼期不超過3年。對於(yu) 獲得天使投資的大數據企業(ye) ,給予所獲投資額的10%、最高不超過100萬(wan) 元的一次性獎勵。

14.鼓勵大數據企業(ye) 開展市場拓展,企業(ye) 參與(yu) 省外招標項目中標,單個(ge) 中標合同金額達300萬(wan) 元及以上的,按合同完成金額的3%給予獎勵。同一個(ge) 項目、係統或產(chan) 品最高獎勵不超過200萬(wan) 元,同一企業(ye) 年度最高獎勵300萬(wan) 元。鼓勵企業(ye) 參加各類專(zhuan) 業(ye) 展會(hui) ,對展位費的80%予以補貼,每家每年最高不超過10萬(wan) 元。

15.對首次通過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MMI)3級、4級、5級認證的軟件企業(ye) ,分別給予10萬(wan) 元、20萬(wan) 元、30萬(wan) 元獎勵;對首次通過信息技術服務標準(ITSS)運行維護標準、雲(yun) 計算服務能力標準符合性評估一級、二級、三級的企業(ye) ,分別給予30萬(wan) 元、20萬(wan) 元、10萬(wan) 元獎勵;對首次通過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模型(DCMM)3級、4級、5級的企業(ye) ,分別給予10萬(wan) 元、20萬(wan) 元、30萬(wan) 元獎勵。由低等次向高等次升級的,獎勵其差額部分。

四、鼓勵數字經濟創新發展

16.對牽頭製(修)訂數字經濟領域相關(guan) 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ye) 標準和地方標準的企業(ye) 或單位,在標準公告並執行後分別給予50萬(wan) 元、30萬(wan) 元、20萬(wan) 元和10萬(wan) 元獎勵。

17.我省大數據企業(ye) 、高校或研究機構,新認定為(wei) 國家(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的,給予一次性500萬(wan) 元獎勵;新認定為(wei) 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的,給予一次性150萬(wan) 元獎勵;新認定為(wei) 國家級企業(ye) 技術中心、省級企業(ye) 技術中心的,分別給予一次性300萬(wan) 元、50萬(wan) 元獎勵;新認定為(wei) 高新技術企業(ye) 的,給予一次性100萬(wan) 元獎勵;新獲得“國家知識產(chan) 權示範企業(ye) ”“國家知識產(chan) 權優(you) 勢企業(ye) ”的,分別給予一次性50萬(wan) 元、20萬(wan) 元獎勵。

18.培育建設大數據產(chan) 業(ye) 基地,打造創新產(chan) 業(ye) 政策、集約要素資源、構建產(chan) 業(ye) 生態的核心載體(ti) 。支持產(chan) 業(ye) 基地引進專(zhuan) 業(ye) 運營服務機構,經認定,按照實際服務費用的50%給予獎勵,每個(ge) 基地每年獎勵不超過200萬(wan) 元。

19.支持大數據產(chan) 業(ye) 基地建設技術研發、測試測評、標準驗證等基礎性、支撐性公共服務平台,經認定,按照平台初期建設費用的50%給予一次性獎勵,最高不超過500萬(wan) 元;按照平台運營費用的50%給予獎勵,每個(ge) 平台每年不超過100萬(wan) 元。支持省內(nei) 企業(ye) 、高校和科研院所組成數字經濟共享服務聯合體(ti) ,整合產(chan) 學研平台資源,為(wei) 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發展提供研發、合作、推廣、培訓等服務,每年優(you) 選一批聯合體(ti) 給予一次性獎補,每個(ge) 最高不超過500萬(wan) 元。

20.支持我省行業(ye) 協會(hui) 、專(zhuan) 業(ye) 機構或企業(ye) 在晉舉(ju) 辦數字經濟領域行業(ye) 性大賽、產(chan) 業(ye) 大會(hui) 、產(chan) 業(ye) 論壇等活動,營造發展環境,培育市場氛圍。評估後按照活動費用的50%予以補貼,每場最高不超過50萬(wan) 元。

五、加強數字經濟人才培養(yang)

21.支持各地對相關(guan) 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和企業(ye) 人員開展公益性交流培訓,組織人員赴先進地區交流學習(xi) ,對經確認的培訓項目,按照培訓費用的50%給予獎勵。支持大數據產(chan) 業(ye) 基地建設大數據教育實訓基地,為(wei) 本地區大數據產(chan) 業(ye) 發展提供人才支撐,經認定,按照實訓基地建設費用的30%給予一次性獎勵,最高不超過500萬(wan) 元。

22.支持數字經濟領域企業(ye) 實施人才計劃項目,對引進、培育數字經濟領域技術、管理、市場和財務等優(you) 秀骨幹人才的企業(ye) 給予補貼。支付骨幹人才年薪在社會(hui) 平均工資3倍及以上的,按照每人每年1-3萬(wan) 元給予補貼;承擔骨幹人才參加國內(nei) 外高級培訓或到國外合作企業(ye) 工作進修費用的,按照所承擔費用的50%給予補貼,每人次最高不超過10萬(wan) 元。科研院所轉化職務發明成果收益給予參與(yu) 研發的科技人員的現金獎勵,符合稅收政策相關(guan) 規定的,可減按50%計入科技人員工資、薪金所得繳納個(ge) 人所得稅。支持數字經濟領域省級研究生教育創新中心建設,對新認定的給予一次性10萬(wan) 元獎勵,對首次考核評價(jia) 為(wei) 優(you) 秀等次的給予一次性50萬(wan) 元獎勵。

政策原鏈接:https://www.jcgov.gov.cn/zwgk/wjgg/sxwj/202108/t20210827_1459632.shtml

編輯:丁月婷
審核:白川

CMMI文章推薦
熱門資質推薦
最新熱門政策
常見問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