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体育官网登录
安徽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ISO9001、發明專利等政策支持丨五年有效期!!!
蕪湖市人民政府關(guan) 於(yu) 印發《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加快建設質量強市的若幹政策規定》《“蕪湖智造”品牌認證五年行動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加快建設質量強市的若幹政策規定
為(wei) 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guan) 於(yu) 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中發〔2017〕24號)、《中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關(guan) 於(yu) 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推進質量強省建設的實施意見》(皖發〔2018〕30號)及《中共蕪湖市委 蕪湖市人民政府關(guan) 於(yu) 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加快建設質量強市的實施意見》(蕪市發〔2019〕2號),全麵實施質量強市戰略,大力推進質量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建設質量強市,推動蕪湖高質量發展邁上新台階,特製定本規定。
一、推進質量創新能力建設
1.引導企業(ye) 加大研發投入。對建立了研發準備金製度並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you) 惠政策的企業(ye) ,按其當年新增研發費用的10%給予補助,最高可達 500 萬(wan) 元,補助資金由企業(ye) 用於(yu) 研發。
2.支持首(台)套裝備認定。通過省級以上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認定的工業(ye) 企業(ye) ,按照成套技術裝備、單台設備、關(guan) 鍵部件三種類別,給予省獎勵資金的 20%配套資金支持。獲得省級認定且未獲得省級獎補的單價(jia) (或貨值)在 1000 萬(wan) 元(含)以下的,按其單價(jia) (或貨值)的15%給予獎補;單價(jia) (或貨值)在1000 萬(wan) 元以上的,按其 1000 萬(wan) 元(含)以內(nei) 價(jia) 值的 15%加上超出 1000 萬(wan) 元價(jia) 值部分的 10%給予一次性獎補,最高不超過500萬(wan) 元。
3.支持關(guan) 鍵創新產(chan) 品。對通過省級以上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認定的基地企業(ye) ,按照成套技術裝備、單台設備、關(guan) 鍵部件三種類別,給予省獎勵資金 1:1 配套資金支持。對基地重點企業(ye) 通過自主研發、項目引進等方式,取得國家級各類認證的核心產(chan) 品給予最高不超過 600 萬(wan) 元獎勵支持,並可根據取證進度分階段兌(dui) 付。
4.培育高新技術企業(ye) 。在省獎勵的基礎上,新認定和重新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ye) 給予 20萬(wan) 元一次性獎勵。對規模以下高新技術企業(ye) 首次達到規模以上的,規模以上企業(ye) 首次認定為(wei) 高新技術企業(ye) 的,在高企認定獎勵基礎上,再給予 20 萬(wan) 元一次性獎勵。對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ye) 登記入庫企業(ye) 、省高新技術企業(ye) 培育企業(ye) 在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基礎上,按市稅務部門認定的企業(ye) 上一年度研發費用的10%給予一次性獎勵,最高 20 萬(wan) 元。對列入市“瞪羚”培育企業(ye) ,按市稅務部門認定的企業(ye) 上一年度研發費用的 20%給予一次性獎勵,最高 50 萬(wan) 元。
5.鼓勵企業(ye) 承擔國家、省科技項目。支持科技型企業(ye) 、高校、科研院所單獨或聯合申報爭(zheng) 取國家和省科技計劃項目,對承擔國家和省級科技計劃項目的單位,給予國家、省撥款額 20%的配套補助,單個(ge) 項目最高配套補助不超過 500 萬(wan) 元。對承擔省科技重大專(zhuan) 項項目(含定向委托項目)的單位,給予項目研發投入不超過 20%的補助,單個(ge) 項目最高配套補助不超過 1000 萬(wan) 元。
6.支持重大科技項目建設。對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實施的國際國內(nei) 最新技術、投資總量大、產(chan) 業(ye) 關(guan) 聯度高,對全市經濟拉動性強的重大科技項目和解決(jue) 我市經濟社會(hui) 發展重大利益的“卡脖子”技術重大項目,按其當年項目研發投入的 50%給予補助,單個(ge) 項目資助最高可達 1000 萬(wan) 元,滾動支持不超過 3 年,每年不超過10 項。
7.激發科技型中小企業(ye) 創新活力。麵向符合條件的科技型中小企業(ye) 、創新創業(ye) 團隊每年發放最高 20 萬(wan) 元的科技創新券,用於(yu) 補助企業(ye) 或團隊按規定購買(mai) 科技創新過程中所需要的科技服務。
8.完善科技成果轉化和產(chan) 業(ye) 化的激勵機製。對本地企業(ye) 購買(mai) 市外先進技術成果在蕪轉化、產(chan) 業(ye) 化的,按其技術合同成交並實際支付額給予 10%的補助,單個(ge) 法人企業(ye) 年度最高補助不超過100 萬(wan) 元。對高校、科研院所在我市設立技術轉移機構的,給予10 萬(wan) 元運營啟動經費。促進長三角(G60 科創走廊)區域科技成果來蕪轉移轉化,支持本地企業(ye) 和長三角(G60 科創走廊)區域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ye) 等聯合開展科技成果工程化研發,采取申報遴選的方式,在承擔單位自行投入基礎上,每年立項支持不超過 10 個(ge) 項目,給予項目研發總經費 30%的資助,單個(ge) 項目資助不超過 500 萬(wan) 元。
9.加大創新獎勵力度。對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個(ge) 人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的第一項目完成單位,按照國家獎勵資金 1:0.5 給予獎勵。對獲得省重大科技成就獎的個(ge) 人和獲得省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科學技術合作獎的第一項目完成單位,按照省獎勵資金 1:0.5 給予獎勵。以上獎金除國家和省另有規定外,70%用於(yu) 單位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30%用於(yu) 項目完成人(團隊)獎勵。
10.給予科技創業(ye) 在孵企業(ye) 租金資助。對進入各類科技企業(ye) 孵化器創業(ye) 的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以及獲得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ye) 登記入庫的在孵企業(ye) ,給予租金資助。租用孵化器場地在 200 平方米以內(nei) 的,按其實際支付租金的 100%給予資助,超出部分按 50%給予資助,連續資助三年。
11.培育工業(ye) 互聯網試點示範。對入選省級優(you) 秀企業(ye) 級、行業(ye) 級工業(ye) 互聯網(雲(yun) )平台、省級工業(ye) 互聯網優(you) 秀解決(jue) 方案、省級“網效之星”的企業(ye) 分別給予省獎勵資金的 20%配套資金支持。
12.促進“5G+工業(ye) 互聯網”應用。引導企業(ye) 深化 5G 在工業(ye) 視覺檢測、工業(ye) AR(增強現實)/VR(虛擬現實)、無線自動化控製、雲(yun) 化機器人等場景的融合應用。對新獲批國家級或省級“5G+工業(ye) 互聯網”試點示範、典型應用、優(you) 秀案例及解決(jue) 方案等企業(ye) ,按照與(yu) 省政策不重複享受原則,分別給予最高 50 萬(wan) 元、20 萬(wan) 元一次性獎補。
13.支持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當年對列入省政府人工智能政策支持的智能傳(chuan) 感器、高端智能芯片、智能製造裝備等項目,按照關(guan) 鍵設備和係統軟件投入的 20%給予補助,支持資金省與(yu) 市按 1:1 配套。對列入省政府人工智能政策支持的企業(ye) 、科研機構、行業(ye) 協會(hui) 等建設高水平人工智能公共服務平台和共性技術平台,支持資金省與(yu) 市按 1:1 配套。
14.支持文化與(yu) 旅遊創新融合項目。鼓勵利用老廠房、老建築、舊民居等資源改建成富有文化特色與(yu) 內(nei) 涵的休閑街區(園區)、特色村鎮、旅遊度假區、旅遊景區,累計投資 3000 萬(wan) 元以上、規劃建築麵積在 10000 平方米以上的,按項目投資額的 10%給予一次性補助,最高不超過 400 萬(wan) 元。對新引進的旅遊項目(非“一事一議”項目),固定資產(chan) 投資額(不含土地相關(guan) 費用)超過 2000萬(wan) 元,按固定資產(chan) 投資額的 10%給予最高不超過 500 萬(wan) 元的一次性獎勵。對 4A 級及以上景區直接投資的旅遊新業(ye) 態項目,固定資產(chan) 投資額(不含土地相關(guan) 費用)超過 1000 萬(wan) 元的;或新增、改造遊樂(le) 設備超過 200 萬(wan) 元以上的,按固定資產(chan) 投資額的 10%給予最高不超過 200 萬(wan) 元的一次性獎勵。
15.支持中醫藥傳(chuan) 承創新發展。皖產(chan) 道地中藥材的新食品原料和藥品的研發,通過安徽省新產(chan) 品認定的給予 5萬(wan) 元一次性獎勵。對新獲得省“十大皖藥”產(chan) 業(ye) 示範基地的給予 5萬(wan) 元一次性獎勵。
二、推進質量創新平台建設
16.建設重大公共研發平台。按照《蕪湖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guan) 於(yu) 印發蕪湖市重點研發創新平台管理辦法的通知》(蕪政辦〔2020〕14 號)精神給予運營經費補貼、績效考核獎勵和研發投入補助等支持,對重大公共研發平台原則上每年度給予不高於(yu) 2000 萬(wan) 元的運營獎補,可設立不超過 1000 萬(wan) 元的成果轉化資金和獎教(學)金,支持平台開展核心技術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孵化。對事關(guan) 全市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的重大公共研發平台,可采取“一事一議”方式,支持額度可突破上述標準。根據績效考核結果,對納入市重點研發創新平台管理的企業(ye) 研發平台,給予研發設備和研發費用投入不超過 30%的補助。對入駐平台的企業(ye) 、研發機構,給予連續 5 年,最高 100%的租金補貼。
17.引進高水平研發機構。國家級科研機構、國內(nei) 外知名高校院所、中央直屬企業(ye) 、國內(nei) 行業(ye) 龍頭企業(ye) 、知名跨國公司在蕪湖全資或控股設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符合產(chan) 業(ye) 發展方向的研發機構和研發總部,引入核心技術並配置核心研發團隊的,對其用於(yu) 科研業(ye) 務用房建設(租賃)經費以及研發設備購置經費,按照30%比例給予補助,累計補助金額最高為(wei) 1 億(yi) 元。市與(yu) 縣(市、區)按 1:1 比例承擔。
18.加強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對省新型研發機構,市本級財政給予其當年新增研發儀(yi) 器設備投入額 50%、每年最高 200 萬(wan) 元資助。已納入市重點扶持的產(chan) 業(ye) 技術研究院,按合同約定期限繼續享受新增研發儀(yi) 器設備投入額 50%、每年最高 500 萬(wan) 元資助。
19.支持創建國家、省級研發平台。當年對新認定的國家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以及國家級製造業(ye) 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工業(ye) 設計中心(企業(ye) )、國家級檢驗檢測(產(chan) 業(ye) 計量測試)機構,給予 400 萬(wan) 元一次性獎勵;對新認定的國家級企業(ye) 技術中心、CNAS(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hui) )實驗室、國家計量-認證(CMA)的檢驗檢測中心(企業(ye) ),給予 100 萬(wan) 元一次性獎勵;對新認定的安徽省實驗室、安徽省技術創新中心給予 100 萬(wan) 元一次性獎勵;對新認定的安徽省新型研發機構、省級製造業(ye) 創新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重點)實驗室、工業(ye) 設計中心(企業(ye) )、檢驗檢測(產(chan) 業(ye) 計量測試)中心(企業(ye) )給予 50 萬(wan) 元一次性獎勵;對新認定的省級企業(ye) 技術中心、省級計量認證(CMA)檢驗檢測中心(企業(ye) ),給予 30 萬(wan) 元一次性獎勵;對新認定的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後工作站,給予 10 萬(wan) 元一次性獎勵。
20.推行運行評估和績效評價(jia) 。當年對國家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以及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重點)實驗室、製造業(ye) 創新中心、企業(ye) 技術中心、工業(ye) 設計中心(企業(ye) )、國家檢驗檢測中心,在國家組織的運行評估中獲優(you) 秀等次的,給予 100 萬(wan) 元一次性獎勵。開展省級以上研發機構績效評價(jia) ,對獲得優(you) 秀等次的國家級、省級研發機構分別給予 100 萬(wan) 元、50 萬(wan) 元一次性獎勵,每年不超過 20家。開展省級以上檢驗檢測機構績效評價(jia) ,對獲得優(you) 秀等次的國家級、省級檢驗檢測機構分別給予 50 萬(wan) 元、30 萬(wan) 元一次性獎勵。
21.支持創新創業(ye) 載體(ti) 建設。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科技企業(ye) 孵化器、眾(zhong) 創空間分別給予 50 萬(wan) 元、30 萬(wan) 元一次性資助。對年度考核優(you) 秀的國家級、省級(備案)孵化器、眾(zhong) 創空間分別給予 50 萬(wan) 元、30 萬(wan) 元的資助。對新建或改擴建新增孵化麵積的孵化器,運營滿一年後,經認定符合孵化器標準的,對新增麵積每平方米分別給予 100 元和 50 元,最高不超過 200 萬(wan) 元的後補助。
22.支持創新基地建設。對成功創建國家級創新型縣(市、區)、創新型鎮的和省級創新型縣(市、區)、創新型鎮的,按照省獎勵資金 1:0.5 給予縣(市、區)政府、鎮政府獎勵,用於(yu) 科技創新平台建設和科技服務體(ti) 係建設。對我市企業(ye) 參加中國創新創業(ye) 大賽獲得國家或省獎項的項目,根據國家、省獎勵資金給予 1:1 配套獎勵。支持農(nong) 作物種質資源搜集與(yu) 保護,對國家級、省級種質資源保護區分別給予 50 萬(wan) 元、20 萬(wan) 元獎勵。
23.加強創新創業(ye) 公共服務。對技術轉移和科技創新券、大儀(yi) 設備共享平台等運營機構進行績效考核,每年擇優(you) 對不超過 10家技術轉移機構分別給予 A 類 30 萬(wan) 元和 B 類 20 萬(wan) 元的資助。支持區域性技術轉移平台建設,對國家級或國內(nei) 外知名技術轉移服務平台在我市設立或共建的分中心、技術大市場等,根據績效考核情況,每年給予最高 100 萬(wan) 元資助。對當年服務高新技術企業(ye) 申報認定達到 50 家以上的科技服務機構實行績效考核,根據考核結果擇優(you) 選擇 5 家機構分別給予最高 20 萬(wan) 元獎勵。
24.推進大型科學儀(yi) 器設備共享共用。對納入省、市儀(yi) 器設備共享服務平台網向社會(hui) 開放服務的大型科學儀(yi) 器設備及設施(單台價(jia) 格在 30 萬(wan) 元以上、成套價(jia) 格在 100 萬(wan) 元以上)的管理單位,按出租儀(yi) 器設備年度收入的 20%給予設備管理單位補助,每個(ge) 單位最高不超過 500 萬(wan) 元。租用省、市共享服務平台入網儀(yi) 器設備進行新產(chan) 品、新技術、新工藝開發的單位,按租用儀(yi) 器設備年度支出的 20%給予補助,每個(ge) 租用單位最高不超過 200 萬(wan) 元。
25.支持工業(ye) 互聯網平台發展。對新入選長三角 G60 科創走廊工業(ye) 互聯網標杆園區、標杆工廠分別給予 100 萬(wan) 元、30 萬(wan) 元一次性獎勵;對新入選長三角 G60 科創走廊推薦目錄的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專(zhuan) 業(ye) 服務商分別給予 30 萬(wan) 元一次性獎勵。
26.支持現代物流企業(ye) 信息平台建設。對物流企業(ye) 投資建設的物流信息平台投資額達 500 萬(wan) 元以上的,按項目投資額的 10%給予一次性獎補,最高不超過 200 萬(wan) 元。
27.推進“智慧旅遊”建設。對 A 級旅遊景區開發並運營符合要求的智慧旅遊係統,包括遊客承載量實時發布、門票預約、視頻監控調度平台等,給予 15 萬(wan) 元一次性獎勵。
三、推進質量品牌升級建設
28.支持品牌建設。對新認定的馳名商標企業(ye) 給予 100 萬(wan) 元獎勵。對獲批國家地理標誌產(chan) 品保護的申報協會(hui) (組織)給予 30萬(wan) 元獎勵。對獲得中國質量獎、安徽省人民政府質量獎、蕪湖市政府質量獎的組織分別給予 150 萬(wan) 元、60 萬(wan) 元、60 萬(wan) 元一次性獎勵;對“皖美品牌示範企業(ye) ”給予 30 萬(wan) 元一次性獎勵,曾獲得安徽名牌獎勵的追加獎勵10萬(wan) 元;對新取得“蕪湖智造”品牌認證的,每件一次性獎勵20萬(wan) 元。對獲評國家級標準創新貢獻獎的單位獎勵 30 萬(wan) 元;對獲評安徽省標準創新貢獻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的單位,分別獎勵 20 萬(wan) 元、15 萬(wan) 元、10 萬(wan) 元。對獲評國家級、省級企業(ye) 標準領跑者的單位分別獎勵 30 萬(wan) 元、15 萬(wan) 元。對獲得中華老字號、安徽老字號的企業(ye) ,分別給予 30 萬(wan) 元、10 萬(wan) 元一次性獎勵。對新取得“食安安徽”品牌認證的企業(ye) ,給予1萬(wan) 元一次性獎勵。自主選育並且通過國家或省級審定的主要農(nong) 作物品種,分別給予第一育種單位 30 萬(wan) 元、10 萬(wan) 元一次性獎勵。
29.扶持品牌廣告宣傳(chuan) 。支持申報中國 CNAAⅠ、CNAAⅡ廣告企業(ye) 證明商標,對首次認定為(wei) 中國 CNAAⅠ、CNAAⅡ廣告企業(ye) 證明商標的廣告企業(ye) 分別給予 50 萬(wan) 元、10 萬(wan) 元獎勵。
30.支持精品製造。支持企業(ye) 參加“精品安徽、精彩安徽”係列宣傳(chuan) 活動,對企業(ye) 在中央媒體(ti) 進行“安徽工業(ye) 精品”宣傳(chuan) 的,在省級獎補的基礎上,再按照宣傳(chuan) 推廣費的 30%給予獎補。對首次獲得國家製造業(ye) 單項冠軍(jun) 企業(ye) 、培育企業(ye) 、單項冠軍(jun) 產(chan) 品的,按省級獎勵的 20%給予一次性補助。對新認定的省技術創新示範企業(ye) 、標準化示範企業(ye) ,分別給予 20 萬(wan) 元一次性補助。
31.引導“專(zhuan) 精特新”發展。開展市級“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認定。對認定為(wei) 國家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省認定的成長性小微企業(ye) 、“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和“專(zhuan) 精特新”冠軍(jun) ,按省級獎勵的20%給予一次性獎補。
32.支持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發展。對首次進入全國電子信息百強和首次進入安徽省重點電子信息企業(ye) 名單的企業(ye) ,對入選省級優(you) 秀智能硬件產(chan) 品的企業(ye) ,給予省獎勵資金的 20%配套資金支持。
33.支持信息消費發展。對新認定為(wei) 省級信息消費體(ti) 驗中心的企業(ye) ,給予 20 萬(wan) 元一次性獎補;對新認定為(wei) 省級智慧健康養(yang) 老應用示範的單位,給予 20 萬(wan) 元一次獎補。
34.建立建築工程優(you) 質優(you) 價(jia) 製度。在本市市區注冊(ce) 納稅、且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建築業(ye) 企業(ye) ,對主承建的工程項目,獲得“魯班獎”、“國家優(you) 質工程金質獎”的,給予100萬(wan) 元一次性獎補;獲得“國家優(you) 質工程獎”的,給予50萬(wan) 元一次性獎補;獲得“黃山杯”省級優(you) 質工程獎的企業(ye) ,給予20萬(wan) 元一次性獎補;獲得市“鳩茲(zi) 杯”優(you) 質工程獎的企業(ye) ,給予10萬(wan) 元一次性獎補。對獨立完成並被審定為(wei) 國家級、省級工法的企業(ye) ,分別給予20萬(wan) 元、10萬(wan) 元創優(you) 獎勵。
35.鼓勵企業(ye) 資質增項、升級。對資質等級晉升為(wei) 施工總承包綜合資質的建築企業(ye) ,給予300萬(wan) 元獎補;晉升為(wei) 施工總承包甲級資質的建築施工企業(ye) ,給予50萬(wan) 元獎補;晉升為(wei) 橋梁、隧道、航道、鐵路、公路交通、公路路麵、公路路基等專(zhuan) 業(ye) 承包甲級資質的建築施工企業(ye) ,給予30萬(wan) 元獎補;晉升為(wei) 甲級資質的勘察、設計、監理、造價(jia) 谘詢等建築業(ye) 中介服務企業(ye) ,給予30萬(wan) 元獎補(其中,工程勘察、設計綜合資質甲級給予50萬(wan) 元獎補)。
36.支持現代物流企業(ye) 品牌培育。對新晉升或完成國家複審的國家 3A、4A 和 5A 級的物流企業(ye) ,分別給予 30 萬(wan) 元、50 萬(wan) 元、100 萬(wan) 元一次性獎補(每個(ge) 企業(ye) 同級隻可申報一次)。
37.支持文化創意產(chan) 業(ye) 園區建設。重點支持累計投資 5000萬(wan) 元以上的新建文化創意產(chan) 業(ye) 園區,建築麵積 10000 平方米以上、建成後園區入駐文化企業(ye) 超過 30 家且占園區企業(ye) 總數 60%以上的,按項目投資額的 5%給予一次性補助,最高不超過 500 萬(wan) 元。
38.扶持旅遊企業(ye) 創強創牌。當年對新評定為(wei) 國家 5A 級、4A 級旅遊景區,分別給予 100 萬(wan) 元、50 萬(wan) 元一次性獎勵;對國家級和省級旅遊度假區,分別給予 100 萬(wan) 元、50 萬(wan) 元一次性獎勵。對通過省級文化旅遊名縣、特色旅遊名鎮、特色旅遊村和休閑旅遊示範點的分別給予 100 萬(wan) 元、50 萬(wan) 元、10 萬(wan) 元、5 萬(wan) 元的一次性獎補。
39.強化旅遊品牌形象宣傳(chuan) 。在省內(nei) 、省外市級衛視及以上廣播、電視等官方媒體(ti) 或高鐵冠名中進行“歡樂(le) 蕪湖”旅遊品牌形象宣傳(chuan) 推廣的,分別給予廣告宣傳(chuan) 費用 40%的一次性補助,累計不超過 50 萬(wan) 元。貫徹落實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國家戰略,加強長三角區域城市合作,在上海、杭州、南京、合肥等中心城市高鐵站進行“歡樂(le) 蕪湖”旅遊品牌宣傳(chuan) 推廣的,給予廣告宣傳(chuan) 費用 40%的一次性補助,最高不超過 50 萬(wan) 元。
40.培育文化和旅遊服務質量標杆企業(ye) 。對被國家相關(guan) 部門新認定為(wei) 國家級文化產(chan) 業(ye) 示範園區及被國家相關(guan) 部門新認定為(wei) 國家級示範基地的企業(ye) ,給予 50 萬(wan) 元的一次性獎勵。對被省級相關(guan) 部門新認定的省級文化產(chan) 業(ye) 園區及被省級相關(guan) 部門新認定為(wei) 省級示範基地的企業(ye) ,給予 30 萬(wan) 元的一次性獎勵。
41.扶持住宿業(ye) 品牌發展。對當年新評定為(wei) 國家五星級、四星級旅遊飯店的,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 40 萬(wan) 元、20 萬(wan) 元。對床位數超過 300 張,設有歡樂(le) 蕪湖旅遊商品專(zhuan) 區,蕪湖旅遊商品種類超過 10 個(ge) ,持續經營 1 年以上的,一次性獎勵 5 萬(wan) 元;床位數超過300 張,設有蕪湖旅遊產(chan) 品宣傳(chuan) 服務點,配備 2 人以上專(zhuan) 兼職宣傳(chuan) 谘詢人員,並與(yu) 旅行社、蕪湖景區簽訂銷售合作協議,持續宣傳(chuan) 服務 1 年以上的,一次性獎勵 6 萬(wan) 元。對成功引進或加盟品牌鄉(xiang) 村民宿,正常經營 1 年以上的鄉(xiang) 村民宿,給予 5 萬(wan) 元一次性獎勵;對評為(wei) 金宿級、銀宿級的鄉(xiang) 村旅遊民宿,分別一次性獎勵 10萬(wan) 元、5 萬(wan) 元。
42.推行旅遊新業(ye) 態獎勵。對新評定為(wei) 省級及以上研學旅行、健康旅遊等相關(guan) 旅遊新業(ye) 態品牌,一次性獎勵 5 萬(wan) 元,同一申報主體(ti) 當年獲多個(ge) 品牌不重複累計獎勵。
43.培育旅行社品牌標杆。對新進入年度全國百強旅行社、全省十強旅行社,分別給予 10 萬(wan) 元、8 萬(wan) 元一次性獎勵。
44.扶持夜間文旅消費品牌建設。對獲得省級夜間文旅消費品牌的,給予 10 萬(wan) 元一次性獎勵;對獲得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品牌的,給予 20 萬(wan) 元一次性獎勵。對於(yu) 現場表演本土曆史文化題材原創演藝項目(每年不低於(yu) 40 場,每場演出時長不少於(yu) 40 分鍾)的 A級景區,一次性給予 20 萬(wan) 元獎勵。
45.扶持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品牌建設。對當年評定為(wei) 國家級、省級休閑農(nong) 業(ye) 和鄉(xiang) 村旅遊示範點或園區,分別給予 30 萬(wan) 元、20 萬(wan) 元獎補;對市級以上(含市級)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龍頭企業(ye) 、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企業(ye) 當年新增固定資產(chan) 投資或新引進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企業(ye) 當年新增投資額在 300 萬(wan) 元—500 萬(wan) 元、500 萬(wan) 元—1000 萬(wan) 元、1000 萬(wan) 元—2000 萬(wan) 元、2000 萬(wan) 元以上的,一次性給予 20 萬(wan) 元、30 萬(wan) 元、50 萬(wan) 元、100 萬(wan) 元獎補;對當年主營業(ye) 務收入首次達到 30 億(yi) 元、50 億(yi) 元、100 億(yi) 元的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企業(ye) 分別給予 20 萬(wan) 元、30 萬(wan) 元、50 萬(wan) 元獎補。
46.實施省“五個(ge) 一批”工程項目。發展一批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強縣(市、區),建設一批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強園,打造一批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領軍(jun) 企業(ye) ,引進一批知名大型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企業(ye) ,培育一批有影響力的農(nong) 產(chan) 品品牌,安排資金 500 萬(wan) 元用於(yu) 獎補;對參加 2020 年央視安徽農(nong) 產(chan) 品品牌宣傳(chuan) 的企業(ye) 給予 100 萬(wan) 元補貼。
47.扶持農(nong) 產(chan) 品品牌建設。對當年新認證的“三品一標”給予獎勵:地理標誌每個(ge) 獎勵 10 萬(wan) 元、綠色食品每個(ge) 獎勵 2 萬(wan) 元、無公害農(nong) 產(chan) 品每個(ge) 獎勵 1 萬(wan) 元、有機食品每個(ge) 獎勵 0.5 萬(wan) 元。
48.推動品牌連鎖便利店建設。連鎖商貿流通企業(ye) 單體(ti) 營業(ye) 麵積達 30 平方米、50 平方米及以上,數量達 10 家及以上,持續經營滿一年,且統一形象標識、統一服務標準、統一設施配置和裝修的,按 30 平方米每家 2 萬(wan) 元、50 平方米每家 5 萬(wan) 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獎勵,單個(ge) 企業(ye) 最高不超過 100 萬(wan) 元。
49.支持“好糧油行動計劃”示範創建。對獲得“中國好糧油” 或“安徽省好糧油”產(chan) 品稱號的企業(ye) ,分別給予 6 萬(wan) 元、3 萬(wan) 元一次性獎補。對選定市級糧食應急供應網點的企業(ye) ,每年給予 3000元獎補。
50.培育打造特色商業(ye) 街區。對經認定的定位準確、特色鮮明,具有較大影響力、輻射力的特色商業(ye) 街區,且投入運營的特色商業(ye) 街區,建設長度 500 米以上,給予一次性獎勵 50 萬(wan) 元;利用現有特色商業(ye) 街區,建設改造夜市商業(ye) 街區的,再給予一次性獎勵 50 萬(wan) 元。
四、推進質量基礎設施建設
51.推進實施技術標準戰略。對主導研製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ye) 標準、地方標準(含計量技術法規、團體(ti) 標準)的單位分別獎勵120萬(wan) 元、50萬(wan) 元、30萬(wan) 元、5萬(wan) 元,對參與(yu) 研製(排名前三位)國家標準、行業(ye) 標準的單位分別獎勵30萬(wan) 元、10萬(wan) 元。
52.推進標準示範試點建設。創建國家級、省級標準化示範試點項目通過驗收的,對項目主要承擔單位分別獎勵 15 萬(wan) 元、10萬(wan) 元;對新通過驗收的省級技術標準創新基地的獎勵30萬(wan) 元。
53.鼓勵兩(liang) 化融合示範引領。對新通過國家級兩(liang) 化融合管理體(ti) 係標準評定的企業(ye) ,給予 30 萬(wan) 元一次性獎補。
54.支持供應鏈、工業(ye) 設計、人力資源、檢驗檢測等生產(chan) 性服務業(ye) 集群化、平台化、融合化發展。該類公司服務於(yu) 市製造業(ye) 企業(ye) 的服務額首次達到2000萬(wan) 元、5000萬(wan) 元、2億(yi) 元及以上的,分別給予50萬(wan) 元、150萬(wan) 元、200萬(wan) 元的獎勵。
55.支持生產(chan) 性服務業(ye) 發展。自 2020 年 1 月 1 日起,對新注冊(ce) 的現代物流、軟件和信息技術、工業(ye) 設計、工業(ye) 互聯網和檢驗檢測等5類生產(chan) 性服務業(ye) 企業(ye) ,給予租賃辦公用房(檢驗檢測機構含設備用房)租金補貼,前3年補貼100%,後2年補貼50%,補貼麵積最多不超過3000平方米,單個(ge) 企業(ye) 補助最高不超過200萬(wan) 元。
56.支持國家級產(chan) 品檢驗檢測機構發展。當年對新建的國家級產(chan) 品檢驗檢測機構,按照實際到位固定資產(chan) 投資額的8%給予補貼,最高補貼不超過800萬(wan) 元。
57.支持省級產(chan) 品檢驗檢測(機構)發展。當年對新建省級產(chan) 品檢驗檢測企業(ye) (機構)(含產(chan) 業(ye) 計量中心)投資總額(不含土地款)在500萬(wan) 元以上、1000萬(wan) 元以下的,給予100萬(wan) 元一次性獎補;投資額在1000萬(wan) 元以上的,給予150萬(wan) 元一次性獎補。
58.支持檢驗檢測產(chan) 業(ye) 規模發展。產(chan) 品檢驗檢測企業(ye) (機構)當年營業(ye) 收入首次突破500萬(wan) 元的,給予營業(ye) 收入5%的一次性獎勵;營業(ye) 收入首次突破1000萬(wan) 元的,給予營業(ye) 收入6%的一次性獎勵;營業(ye) 收入首次突破2000萬(wan) 元及以上的,給予營業(ye) 收入10%的一次性獎勵,最高不超過500萬(wan) 元。
59.支持檢驗檢測產(chan) 業(ye) 質量基礎建設。省內(nei) 外龍頭產(chan) 品檢驗檢測機構在蕪設立分支機構,落戶並正常運營滿1年的,一次性給予落戶費50萬(wan) 元。檢驗檢測機構通過質量、環境和職業(ye) 健康管理體(ti) 係三合一認證的,給予10萬(wan) 元一次性獎補;通過其中之一認證的,給予3萬(wan) 元一次性獎補。促進檢驗檢測機構參與(yu) 國際交流,每年達成1個(ge) 以上國際檢測認證實驗室互認的,給予該機構50萬(wan) 元一次性獎補。
60.支持檢驗檢測產(chan) 業(ye) 集聚發展。對新落戶國家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ye) 集聚區(安徽)蕪湖園區的檢驗檢測機構(企業(ye) ),享受上述各項獎補政策上浮20%優(you) 惠補助。
61.推行肉菜流通追溯體(ti) 係建設。納入肉菜流通追溯體(ti) 係建設試點的單位,運行追溯設備,上傳(chuan) 追溯數據,按年度給予相應的一次性獎補,標準為(wei) :批發市場 50 萬(wan) 元,設備自籌運行批發單位 20 萬(wan) 元,菜市場 8 萬(wan) 元,超市 2 萬(wan) 元,團體(ti) 消費單位 1 萬(wan) 元。
五、推進質量工藝提升建設
62.支持高端製造。支持企業(ye) 技術改造,鼓勵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含當年“小升規”企業(ye) )實施符合國家、省、市產(chan) 業(ye) 發展政策的設備更新、技術升級的技術改造投資項目。2020 年內(nei) 投產(chan) 的技術改造項目,不設投資門檻,12 月底前投產(chan) 的給予設備投資額 10%獎補,每提前一個(ge) 月投產(chan) ,獎補比例提高 0.5 個(ge) 百分點,最高不超過 3000 萬(wan) 元。
63.支持智能製造。支持企業(ye) 提升智能製造水平,對獲得省級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給予省級獎勵資金的 20%一次性補助。
64.支持綠色製造。支持開展綠色製造體(ti) 係建設,對獲得國家級綠色供應鏈的企業(ye) 給予 30 萬(wan) 元一次性獎補。支持企業(ye) 提升綠色製造水平,鼓勵工業(ye) 企業(ye) 實施節能、節水、資源綜合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清潔生產(chan) 等技術改造,按照“以獎代補”方式給予資金支持。具體(ti) 獎勵標準按照《蕪湖市節能與(yu) 資源綜合利用專(zhuan) 項資金使用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執行。
65.支持服務型製造。對首次列入國家級和省級服務型製造示範企業(ye) (平台)的,按省級獎勵的 20%給予一次性補助。支持工業(ye) 設計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提高工業(ye) 設計成果轉化率,對成功承辦省級以上工業(ye) 設計大賽的單位給予一次性獎勵 20 萬(wan) 元。
66.培育引進 5G 企業(ye) 。對於(yu) 企業(ye) 設備及軟件投入不低於(yu) 300萬(wan) 元的 5G 基帶芯片、射頻器件、濾波器、物聯網(IoT)芯片等5G 產(chan) 業(ye) 鏈核心產(chan) 品生產(chan) 項目,給予設備及軟件投資 15%的獎補,最高不超過 3000 萬(wan) 元。
67.推進企業(ye) 內(nei) 外網改造。鼓勵企業(ye) 運用 5G 等新興(xing) 技術實施內(nei) 外網改造,支持企業(ye) 開展內(nei) 外網改造與(yu) 創新應用、5G 網絡改造及典型場景應用、標識解析體(ti) 係建設,對於(yu) 投入不低於(yu) 100 萬(wan) 元的內(nei) 外網改造項目給予設備及軟件投入 20%的獎補,最高不超過 50 萬(wan) 元。
68.鼓勵消費品生產(chan) 企業(ye) 主動履行召回義(yi) 務。對在縣市區、開發區市場監管局監督下主動實行消費品召回、並在省級以上召回網站發布公告的,由縣市區、開發區市場監管局核定貨值金額後,按照貨值金額(1萬(wan) 元以上,含1萬(wan) 元)10%的比例進行補貼,單個(ge) 企業(ye) 每年最高補貼不超過10萬(wan) 元。
六、推進知識產(chan) 權創造運用保護建設
69.支持發明專(zhuan) 利創造。被授予國外發明專(zhuan) 利的,每件發明專(zhuan) 利經一國授權給予2萬(wan) 元資助,最多不超過5個(ge) 國家;被授予中國發明專(zhuan) 利的,每件給予1萬(wan) 元資助。發明專(zhuan) 利自授權當年起6年內(nei) 給予實際繳納年費80%補助,每年兌(dui) 現一次。對代理發明專(zhuan) 利當年獲得授權的專(zhuan) 利代理機構,給予每件1000元獎勵。
70.培育知識產(chan) 權優(you) 勢企業(ye) 。在國家、省獎勵基礎上,進一步加大知識產(chan) 權優(you) 勢企業(ye) 培育力度,新認定的國家知識產(chan) 權示範、優(you) 勢企業(ye) 分別給予50萬(wan) 元、20萬(wan) 元一次性獎勵,新認定的省知識產(chan) 權示範、優(you) 勢企業(ye) 分別給予20萬(wan) 元、10萬(wan) 元一次性獎勵。對獲得國家專(zhuan) 利金獎、銀獎、優(you) 秀獎的單位,分別給予50萬(wan) 元、30萬(wan) 元、20萬(wan) 元一次性獎勵;對獲得省專(zhuan) 利金獎、銀獎、優(you) 秀獎的單位,分別給予20萬(wan) 元、15萬(wan) 元、10萬(wan) 元一次性獎勵。對首次通過國家知識產(chan) 權管理規範認證的企業(ye) ,當年經核查其有效運行的給予5萬(wan) 元獎勵。
71.支持知識產(chan) 權服務平台建設。新認定的技術與(yu) 創新支持中心(TISC),一次性給予100萬(wan) 元獎勵;對新認定的國家、省級知識產(chan) 權公共信息服務機構(運營機構),一次性分別給予50萬(wan) 元和30萬(wan) 元的獎勵。對經市政府批準組建的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知識產(chan) 權(專(zhuan) 利)聯盟內(nei) ,年發明專(zhuan) 利授權量達10件以上(含10件)的前10位企事業(ye) 單位分別給予10萬(wan) 元獎勵。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知識產(chan) 權(專(zhuan) 利)聯盟在蕪湖成立專(zhuan) 利運營中的,給予運營中心每年50萬(wan) 元補助,用於(yu) 專(zhuan) 利年費補助及運營經費;對中心開展的專(zhuan) 利運營交易,每年給予交易額20%、最高不超過100萬(wan) 元補助;專(zhuan) 利池內(nei) 發明專(zhuan) 利授權後第7年(含)以後的年費給予80%補助。
72.完善企業(ye) 融資擔保製度。對企業(ye) 以商標權、專(zhuan) 利權質押貸款融資並按期歸還的,按商標、專(zhuan) 利評估費和貸款利息總額的50%予以補助,單個(ge) 企業(ye) 最高可補助30萬(wan) 元。
73.深化科技保險試點。對單個(ge) 企業(ye) 、科研機構購買(mai) 的產(chan) 品研發責任保險、關(guan) 鍵研發設備保險、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綜合保險、產(chan) 品質量保證保險、專(zhuan) 利保險等,給予其保費總額30%一次性資助。對企業(ye) 購買(mai) 專(zhuan) 利權質押貸款保證保險,保險費率不超過5%的,給予保險機構50%的保費補貼,用於(yu) 風險補償(chang) 。
74.支持知識產(chan) 權服務機構發展。知識產(chan) 權公共信息服務機構(運營機構)、專(zhuan) 利代理機構等知識產(chan) 權服務機構,其當年知識產(chan) 權服務營業(ye) 收入首次突破300 萬(wan) 元的,給予營業(ye) 收入 2%的一次性獎勵;首次突破 500 萬(wan) 元的,給予營業(ye) 收入 2%的一次性獎勵;首次突破 1000 萬(wan) 元的,給予營業(ye) 收入 3%的一次性獎勵;首次突破 1500 萬(wan) 元的,給予營業(ye) 收入 3%的一次性獎勵,最高不超過 50 萬(wan) 元。對托管服務小微企業(ye) 數達 50 家、100 家的專(zhuan) 利代理機構,分別給予 5 萬(wan) 元、10萬(wan) 元獎勵。
七、附則
75.市政府設立市本級質量提升發展專(zhuan) 項資金,原則上每年不少於(yu) 10億(yi) 元,主要用於(yu) 質量強市示範城市和質量強縣(市、區)創建,支持質量創新能力、質量創新平台、質量品牌升級、質量基礎設施建設,實施知識產(chan) 權服務與(yu) 運用、製造技術及工藝水平提高、先進質量管理方法研究推廣、建設質量人才隊伍、建設應用現代質量管理體(ti) 係等質量提升行為(wei) 和各類表彰獎勵。
76.本規定涉及稅收的獎勵補助支出按現行市與(yu) 縣(市、區)財政體(ti) 製實行分級負擔;其他獎勵補助支出(特別說明的除外),由市與(yu) 縣(含無為(wei) 市、皖江江北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中區、灣沚區、繁昌區)按 2:8 比例、市與(yu) 區(含經濟技術開發區、三山經濟開發區)按 4:6 比例承擔。
77.本規定政策體(ti) 係內(nei) 的各項政策與(yu) 省、市政策內(nei) 容相同的,按就高不就低原則執行,不重複享受。鼓勵企業(ye) 爭(zheng) 取上級政策資金,對省、市政策內(nei) 容相同的,按就高不就低原則補齊,並按省級獎補資金的 20%加計獎勵。同一企業(ye) 的同一設備、同一項目補助隻能享受其中一項獎補政策,不得重複申報。
78.對符合質量提升發展專(zhuan) 項資金政策支持的項目,由項目實施組織向政策執行部門提出申請,並按要求報送材料。各政策執行部門受理申請後,按照規定程序組織專(zhuan) 家及相關(guan) 人員進行評審、論證,並對審核結果予以公示。經公示無異議後,各政策執行部門在財政部門統一安排下進行國庫集中撥付。
79.建立監督檢查和績效評價(jia) 製度。市質量發展委員會(hui) 成員單位會(hui) 同市財政局等有關(guan) 部門,對各自分管領域項目進度及專(zhuan) 項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按照“誰兌(dui) 現,誰負責”的原則,由各政策執行部門根據績效目標組織開展政策績效評價(jia) ,績效評價(jia) 結果作為(wei) 專(zhuan) 項資金預算調整的依據。
80.本規定在蕪湖市範圍內(nei) 有效,具體(ti) 由各政策執行部門、市財政局負責解釋。
81.本規定自製定之日起實施。在實施過程中,國家及省、市出台新規定的,從(cong) 其規定。
政策原鏈接:
https://www.wuhu.gov.cn/openness/public/6596211/33296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