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体育官网登录
廣東清遠市關於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獎勵政策的通知-米兰体育全站
清遠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guan) 於(yu) 印發《清遠市先進製造業(ye) 和高技術製造業(ye) 企業(ye) 扶優(you) 計劃》的通知
清遠高新區管委會(hui) ,廣清產(chan) 業(ye) 園管委會(hui)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清遠市先進製造業(ye) 和高技術製造業(ye) 企業(ye) 扶優(you) 計劃》業(ye) 經市委、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men) ,請認真貫徹執行。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市工業(ye) 和信息化局反映。
清遠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0年8月4日
清遠市先進製造業(ye) 和高技術製造業(ye) 企業(ye) 扶優(you) 計劃
為(wei) 深入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和黨(dang) 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四個(ge) 走在全國前列”要求,加快推動以先進製造業(ye) 和高技術製造業(ye) 為(wei) 核心的工業(ye) 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我市先進製造業(ye) 和高技術製造業(ye) 提質增優(you) ,特製定本計劃:
一、目標任務
遵循“優(you) 中選優(you) 、選優(you) 培強”原則,在全市範圍內(nei) 選取具有一定規模實力、符合我市產(chan) 業(ye) 發展導向、對經濟貢獻較大且帶動能力較強的先進製造業(ye) 、高技術製造業(ye) 企業(ye) 為(wei) 試點(以下簡稱“試點企業(ye) ”,本計劃中所提“先進製造業(ye) 企業(ye) ”是指:不斷吸收信息、機械、材料以及現代管理等方麵的高新技術,並將這些先進的技術綜合應用於(yu) 製造的各個(ge) 環節和全過程,實現優(you) 質、高效、低耗、清潔、靈活生產(chan) ,從(cong) 而取得很好經濟社會(hui) 和市場效益的製造業(ye) 企業(ye) ;所提“高技術製造業(ye) 企業(ye) ”是指:用當代尖端技術,主要以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和航天技術等領域為(wei) 代表,以高技術產(chan) 品開發和生產(chan) 為(wei) 主導,知識和技術密集、研究開發投入高、研發人員比重大、環境汙染少的企業(ye) ),扶持試點企業(ye) 通過本計劃的各種集約化發展路徑提升綜合競爭(zheng) 力,力爭(zheng) 用5年時間,推動試點企業(ye) 實現跨越式發展。
二、工作流程
(一)製定試點遴選原則。
1.可行性。試點企業(ye) 須具有良好的經營能力、運營團隊和增長基礎。
2.創新性。試點企業(ye) 通過實施創新驅動、技術改造、品牌建設、服務型製造、產(chan) 業(ye) 鏈整合、人才戰略、資本運營等要素供給實現跨越式發展。
3.示範性。對試點企業(ye) 的發展模式,能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示範經驗。
4.帶動性。優(you) 先扶持對我市重點發展產(chan) 業(ye) 具有帶動作用的龍頭企業(ye) ,實現核心技術突破,構築更完整的產(chan) 業(ye) 鏈條。
(二)遴選試點企業(ye) 。
在全市範圍遴選出不超過60家企業(ye) 作為(wei) 先進製造業(ye) 和高技術製造業(ye) 試點企業(ye) 。
(三)申報及遴選。
1.申報條件。
(1)符合產(chan) 業(ye) 發展政策,在清遠注冊(ce) 、納稅,並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製造業(ye) 企業(ye) ;具備“一、目標任務”中“先進製造業(ye) 企業(ye) 、高技術製造業(ye) 企業(ye) ”發展特性。
(2)依法經營,誠實守信,企業(ye) 信用信息無不良記錄。
(3)發展潛力方麵:
①上一年度營業(ye) 收入不低於(yu) 6000萬(wan) 元;
②近兩(liang) 年每年營業(ye) 收入增長不低於(yu) 10%;
③近兩(liang) 年利潤總額均為(wei) 正數〔對於(yu) 創新型企業(ye)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企業(ye) 、新設並已投產(chan) 企業(ye) 、各縣(市、區)及各園區重點引進項目企業(ye) ,可適當放寬要求〕;
④企業(ye) 上年度經濟貢獻額地方留成部分150萬(wan) 元以上。
(4)對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ye) 、中國馳名商標、“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等認定的優(you) 先考慮。
(5)具備產(chan) 業(ye) 鏈整合、科技創新、質量品牌等三大成長驅動因素的兩(liang) 項(含)以上。
①產(chan) 業(ye) 鏈整合驅動,側(ce) 重選取具備橫向整合能力,通過對產(chan) 業(ye) 鏈同類型企業(ye) 形成約束,提高產(chan) 業(ye) 集中度的龍頭企業(ye) ;以及具備縱向整合能力,通過對上下遊企業(ye) 形成縱向約束、產(chan) 生一定集聚效應的龍頭企業(ye) 。
②科技創新驅動,側(ce) 重選取研發投入較大、擁有較多發明專(zhuan) 利等知識產(chan) 權及技改投入較大的企業(ye) 。
③質量品牌驅動,側(ce) 重質量與(yu) 品牌發展,選取獲得第三方機構質量、品牌認證的企業(ye) 。
另外,如企業(ye) 具備其他符合集約型經濟發展的創新性要素,同樣可視作具備成長驅動因素。
2.申報流程。
(1)發布申報通知。本計劃印發實施後,發布申報通知,公布企業(ye) 遴選工作機製及申報指南,明確遴選指標,組織發動符合條件的企業(ye) 申報。
(2)企業(ye) 申報。企業(ye) 根據申報通知要求,以自願為(wei) 原則,由各縣(市、區)推薦申報,廣清園企業(ye) 由廣清園管委會(hui) 推薦申報。
3.遴選流程。
(1)形式審查。市“扶優(you) 辦”對企業(ye) 申報材料進行形式審查,並組織稅務、統計等部門核查企業(ye) 提交的相關(guan) 數據。
(2)遴選評審。
①成立遴選委員會(hui) 。市“扶優(you) 辦”組織相關(guan) 部門,並邀請技術、財務、法律、管理等領域專(zhuan) 家等組成遴選委員會(hui) ,統籌開展對申報企業(ye) 的評審、診斷及選取工作。
②開展評審。遴選委員會(hui) 著重圍繞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基本麵(含資產(chan) 、收入、效益和稅收)、產(chan) 業(ye) 規模、管理水平、創新能力、市場開拓能力、信息化水平和產(chan) 能利用率等進行評審,並根據企業(ye) 綜合評價(jia) 結果,提出入選試點企業(ye) 候選名單。
③評審結果。遴選委員會(hui) 根據企業(ye) 綜合評價(jia) 結果,對照企業(ye) 成長驅動要素分類由高到低排序,經綜合考量,選出不超過60家試點企業(ye) 。
4.名單公布。
試點企業(ye) 名單經征求縣(市、區)人民政府、相關(guan) 部門意見及社會(hui) 公示後,報市人民政府研究決(jue) 定。市人民政府審定通過後,正式公布“扶優(you) 計劃”試點企業(ye) 名單。
三、扶持措施
(一)支持企業(ye) 做大做強。培育支持主營業(ye) 務突出、競爭(zheng) 能力強、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試點企業(ye) 通過持續加大本市采購、增強上下遊產(chan) 業(ye) 鏈協同,帶動一大批配套、協作中小企業(ye) 發展。企業(ye) 當年營業(ye) 收入10億(yi) 元以上或對我市地方經濟貢獻額前60強的,按照其當年對我市地方經濟貢獻額的15%予以獎勵,最高不超過1000萬(wan) 元。
當年營業(ye) 收入達到10億(yi) 元以上且同比增長幅度達到10%以上、當年營業(ye) 收入5(含5億(yi) )-10億(yi) 元且同比增長幅度達到12%以上、當年營業(ye) 收入1(含1億(yi) )-5億(yi) 元且同比增長幅度達到15%以上的企業(ye) ,且當年對我市地方經濟貢獻額呈正增長的,按照其當年對我市地方經濟貢獻額的20%予以獎勵,最高不超過1000萬(wan) 元。
按照“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獎補資金由企業(ye) 對地方經濟貢獻所屬地區承擔,其中市本級與(yu) 清城區、高新區按照利益共同體(ti) 比例計算分別承擔。以上兩(liang) 項獎勵措施不能同時享受,按就高不就低原則落實。(責任單位:清遠高新區管委會(hui)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工業(ye) 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市財政局、市稅務局、市統計局、市發展改革局)
(二)支持企業(ye) 技術改造。2020-2022年市級財政預算安排(競爭(zheng) 性專(zhuan) 項)技改資金,對年納稅額在1000萬(wan) 元以上先進製造業(ye) 、高技術製造業(ye) 企業(ye) 實施技術改造項目進行固定資產(chan) 貸款貼息獎勵。貸款貼息獎勵金額單個(ge) 企業(ye) 一次性最高獎勵不超過150萬(wan) 元。
優(you) 先支持先進製造業(ye) 、高技術產(chan) 業(ye) 企業(ye) 技術改造項目貸款貼息項目,貸款貼息項目安排後的剩餘(yu) 資金,采取事後獎補方式,支持企業(ye) 擴產(chan) 增效、設備更新、機器換人或建設公共服務平台等,對符合申報條件的投資額500萬(wan) 元以上技改項目,按其設備投資(含配套軟件)不高於(yu) 20%比例給予獎勵,單個(ge) 企業(ye) 項目一次性最高獎勵不超過100萬(wan) 元。(責任單位:市工業(ye) 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局、市統計局、市科技局、市稅務局、市生態環境局)
(三)支持企業(ye) 數字化改造。推進企業(ye) “上雲(yun) 上平台”,實施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對申報省“上雲(yun) 上平台”服務券並成功實施工業(ye) 互聯網項目的企業(ye) ,每家獎勵10萬(wan) 元。(責任單位:市工業(ye) 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
(四)提高企業(ye) 創新能力。對本計劃實施後新認定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ye) ,給予每家一次性獎勵30萬(wan) 元,重新認定的減半獎勵。對新認定的國家級創新平台一次性補助100萬(wan) 元。對新認定的省級創新平台一次性補助50萬(wan) 元。獎勵承擔省級以上重大科技專(zhuan) 項,對新獲得國家、省重大科技專(zhuan) 項立項的我市牽頭單位,市政府給予每項一次性獎勵100萬(wan) 元。
加強對申報企業(ye) 輔導,對有意向申報省級以上重大科技專(zhuan) 項的企業(ye) ,根據企業(ye) 需求,市科技局組織“一對一”輔導。(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局)
(五)支持企業(ye) 專(zhuan) 精特新發展。支持引導試點企業(ye) 走專(zhuan) 業(ye) 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發展道路,對獲得國家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廣東(dong) 省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認定的分別給予50萬(wan) 元、20萬(wan) 元的一次性獎勵。對獲得中國質量獎、中國質量獎提名獎、廣東(dong) 省政府質量獎的企業(ye) ,分別給予100萬(wan) 元、80萬(wan) 元和50萬(wan) 元的一次性獎勵。對取得ISO10012測量管理體(ti) 係認證證書(shu) 的企業(ye) ,給予一次性6萬(wan) 元的獎勵。對取得三星級以上(含三星)的品牌認證和售後服務認證企業(ye) ,分別給予8萬(wan) 、6萬(wan) 元和4萬(wan) 元的獎勵。支持企業(ye) 實施商標品牌發展,對獲得馳名商標認定的,每個(ge) 商標給予20萬(wan) 元的支持。(責任單位:市工業(ye) 和信息化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財政局)
(六)支持企業(ye) 綠色製造。對獲得國家級綠色工廠、綠色設計產(chan) 品、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的試點企業(ye) 分別給予一次性獎補50萬(wan) 元。對開展能源管理中心建設並通過市級組織完工評價(jia) 的重點用能單位給予一次性獎勵20萬(wan) 元。(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局、市工業(ye) 和信息化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局)
(七)支持服務型製造。對獲得國家級、省級服務型製造示範企業(ye) (項目、平台),視其規模按每家一次性獎勵30萬(wan) 元至100萬(wan) 元。對獲得國家級、省級、市級工業(ye) 設計中心的,分別給予一次性獎補100萬(wan) 元、50萬(wan) 元、30萬(wan) 元。對獲得廣東(dong) 省中小企業(ye) 創新產(chan) 業(ye) 化示範基地給予一次獎補20萬(wan) 元。(責任單位:市工業(ye) 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市財政局)
(八)創新土地供應。出讓土地依法需以招標拍賣掛牌方式供應的,在公平、公正、不排除多個(ge) 市場主體(ti) 競爭(zheng) 的前提下,可將投資和產(chan) 業(ye) 主管部門提出的產(chan) 業(ye) 類型、生產(chan) 技術等要求作為(wei) 土地供應的前置條件; 土地用途為(wei) 工業(ye) 用地的,可以先租後讓、租讓結合等方式供地,通過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中標人或競得人可與(yu) 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簽訂“2+3+N”的土地出讓合同,在合同中應分別明確約定2年基建租賃期,3年投產(chan) 租賃期和N年出讓期需繳納的土地價(jia) 款、分期屆滿需達到的土地使用條件及驗收評估要求等。“2+3+N”總年限原則上不得超過20年,對於(yu) 國家、省重大產(chan) 業(ye) 項目,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項目等,經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認定後,以認定的年期先租後讓,最高不超過50年。土地受讓方應在每個(ge) 階段屆滿前3個(ge) 月向出讓方提出驗收評估申請,出讓方應組織相關(guan) 部門在接受申請後1個(ge) 月內(nei) 完成驗收評估工作。達到合同約定要求的,受讓方可憑借驗收評估合格證明辦理下一期土地使用手續。繳清全部土地價(jia) 款的,方可辦理不動產(chan) 權屬證書(shu) 。未達到合同約定要求的,應采取限期整改方式進行處理,整改總期限不得超過1年。整改期滿後仍未達到合同約定要求的,由土地出讓方無償(chang) 收回土地使用權及其他地上建築物。構築物及其他附屬設施”。(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局、市工業(ye) 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商務局)
(九)建立集約發展用地指標分配機製。按照清遠市人民政府印發的《清遠市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指標分配管理辦法(試行)》的要求,嚴(yan) 格執行市委市政府確定的“三保兩(liang) 兼顧”(即:保重點項目、保重點區域、保重點民生,兼顧解決(jue) 曆史遺留問題、兼顧化解違法用地問題)原則,建立和完善集約發展用地指標分配機製,將試點企業(ye) 優(you) 質項目納入重大項目管理,在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指標中優(you) 先保障項目用地新增建設用地需求。對納入省重點項目的試點企業(ye) 項目,且投資規模不低於(yu) 8億(yi) 元,投資強度不低於(yu) 250萬(wan) 元/畝(mu) 的,積極爭(zheng) 取省重大產(chan) 業(ye) 獎勵指標;對納入市重點項目、提前完成發展任務且仍有新增建設用地需求的的試點企業(ye) 項目,鼓勵企業(ye) 通過新建、擴建標準廠房等方式擴大生產(chan) ,符合條件的,用地指標可以申請使用市級標準廠房專(zhuan) 項。(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局、市發展改革局、市工業(ye) 和信息化局)
(十)鼓勵企業(ye) “原地發展”。在符合控製性詳細規劃的前提下,現有製造業(ye) 企業(ye) 通過提高工業(ye) 用地容積率,調整用地結構增加服務型製造業(ye) 務設施和經營場所,其建築麵積比例不超過原總建築麵積15%的,可繼續按原用途使用土地,但不得分割轉讓。對現有工業(ye) 項目不改變用途前提下提高容積率和新建工業(ye) 項目建築容積率超過國家、省、市規定容積率部分的,報經市、縣自然資源部門備案後,不再增收土地價(jia) 款,直接簽訂補充協議。(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局、市住房城鄉(xiang) 建設局、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局)
(十一)解決(jue) 用地曆史遺留問題。充分運用“三舊”改造政策以及完善曆史用地相關(guan) 政策,通過創新工作思路及措施,采取集中協調處理、簡化辦事流程、適當放寬條件等方式,解決(jue) 用地曆史遺留問題。支持確有需求的試點企業(ye) 爭(zheng) 取納入省級以上重大項目清單。(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局、市住房城鄉(xiang) 建設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應急管理局、市財政局、市工業(ye) 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
(十二)鼓勵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
1.市政府對在境內(nei) 上市的清遠企業(ye) 給予總額人民幣800萬(wan) 元的獎勵,並分兩(liang) 個(ge) 階段進行兌(dui) 現:企業(ye) 已聘請了券商、會(hui) 計師、律師等上市中介機構,完成了股份製改造和上市輔導,並經廣東(dong) 證監局驗收合格後,獎勵300萬(wan) 元。取得中國證監會(hui) 核準企業(ye) 上市文件並完成新股發行後,獎勵500萬(wan) 元;市政府對境外上市且將60%以上的上市募集資金在清遠市內(nei) 投資的企業(ye) ,給予總額300萬(wan) 元的獎勵;對於(yu) 首次發行股份募集資金3億(yi) 元以上(含3億(yi) 元),5億(yi) 元以下(不含5億(yi) 元)的,另外再給予100萬(wan) 元獎勵;對於(yu) 首次發行股份募集資金5億(yi) 元以上(含5億(yi) 元)的,另外再給予200萬(wan) 元獎勵;異地“買(mai) 殼”“借殼”上市並把上市企業(ye) 注冊(ce) 地址遷入我市且依法納稅的,市政府給予一次性獎勵300萬(wan) 元。(責任單位:市金融局、市財政局)
2.企業(ye) 通過全國股轉係統審查或證券監管部門核準並成功在新三板掛牌的,一次性獎勵50萬(wan) 元。進入新三板創新層,再增加一次性獎勵30萬(wan) 元。(責任單位:市金融局、市財政局)
3.發揮“粵財普惠金融(清遠)融資擔保股份有限公司”的作用,增信分險,切實為(wei) 中小微企業(ye) 提供融資擔保服務,進一步將擔保費年化率降為(wei) 1.5%。(責任單位: 市工業(ye) 和信息化局、市金融局)
(十三)加大力度引進創新人才。
1.加大科研團隊資助力度。對引進的創新創業(ye) 科研團隊,經審核具有行業(ye) 領先水平、能夠突破關(guan) 鍵核心技術、引領帶動我市產(chan) 業(ye) 發展實現重大突破的,按評級給予入選團隊一次性資助100萬(wan) 元、300萬(wan) 元、500萬(wan) 元,每年資助3-5個(ge) 創新創業(ye) 科研團隊。對引進或獲得省“珠江人才計劃”“揚帆計劃”團隊,市政府按省資助額度1:1予以配套支持。(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委組織部、市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局)
2.加大高端人才引進支持力度。對引進帶著重大項目、帶領關(guan) 鍵技術、帶動新興(xing) 學科的高端人才,實行一事一議,最高可獲500萬(wan) 元資助。對新引進或獲得“珠江人才計劃”認定的高層次人才和“廣東(dong) 特支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傑出人才與(yu) 領軍(jun) 人才的,市政府按省資助額度的1:1予以配套支持。(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局、市委組織部、市科技局)
(十四)加大力度培養(yang) 本土人才。
1.實施優(you) 秀企業(ye) 家培養(yang) 工程。建立常態化政企聯動企業(ye) 家培訓機製,每年組織60-100名高新技術企業(ye) 或科技型中小企業(ye) 主要負責人和省(市)重點人才工程負責人外出學習(xi) 培訓與(yu) 考察交流。(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局、市委統戰部、市科技局、市工商聯)
2.加大專(zhuan) 業(ye) 人才培養(yang) 力度。對本市院校或企業(ye) 新招用的高技能人才,簽訂3年以上勞動合同且工作滿一年以上的,給予高級工、技師分別一次性發放5000元、8000元補貼。鼓勵在本市院校、產(chan) 業(ye) 園區、重點企業(ye) 和重要行業(ye) 建設一批市技能大師工作室,給予每個(ge) 工作室一次性支持5萬(wan) 元,次年起進行績效評價(jia) ,對獲得優(you) 秀等次的給予5萬(wan) 元資助,優(you) 秀名額按大師工作室總量30%確定。對認定為(wei) 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的,予以一次性支持10萬(wan) 元。鼓勵和支持我市企事業(ye) 單位在職人員自我提升,對晉升為(wei) 高級技師或取得博士學位,與(yu) 用人單位簽訂5年以上合同的,由市財政一次性補助5萬(wan) 元。對在北部地區工作,晉升為(wei) 副高職稱或取得碩士學位且與(yu) 用人單位簽訂5年以上合同的,由市財政一次性補助3萬(wan) 元。(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局、市教育局、各有關(guan) 園區管委會(hui) )
3.加快打造各類人才平台。支持創建廣東(dong) 省院士工作站(或廣東(dong) 省院士專(zhuan) 家企業(ye) 工作站)、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博士工作站,分別一次性給予60萬(wan) 元、50萬(wan) 元、30萬(wan) 元、20萬(wan) 元建站補貼。按照鼓勵科技創新有關(guan) 激勵政策,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市級科技企業(ye) 孵化器(含科技企業(ye) 加速器)分別給予150萬(wan) 元、100萬(wan) 元、50萬(wan) 元的一次性獎勵。(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局、市科技局)
(十五)建立生產(chan) 性服務業(ye) 對接平台。
充分利用我市現有研發中心、檢測中心、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資源,促成企業(ye) 之間、校企之間共享共用研發設施設備,促進創新成果轉化。充分利用我市中高職院校,探索現代學徒製人才培養(yang) 模式,促成校企深度合作、產(chan) 教融合,實現校企合作精準對接精準育人。積極幫助試點企業(ye) 對接金融機構、風投機構和其它社會(hui) 資本,指導試點企業(ye) 爭(zheng) 取納入清遠市企業(ye) 信用貸款風險資金池、政策性擔保機構等融資服務,幫助試點企業(ye) 參與(yu) 多層次資本市場。定期發布試點企業(ye) 最新產(chan) 品和最新成果,組織開展試點企業(ye) 先進技術推介交流活動,幫助企業(ye) 在國際國內(nei) 對接戰略合作夥(huo) 伴,實現優(you) 勢互補,合作共贏,促進試點企業(ye) 加速成長。(責任單位:市工業(ye) 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商務局、市金融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教育局、人民銀行清遠中心支行、中國銀保監會(hui) 清遠分局)
(十六)開通政商對話快捷通道。
搭建政商對話對接溝通橋梁,開通試點企業(ye) 直接對話政府快捷通道,試點企業(ye) 均可享受“清遠市企業(ye) 服務辦公室”VIP服務待遇,對於(yu) 須向市領導當麵反映的重大事項,由企業(ye) 服務辦負責協調對接。試點企業(ye) 服務日誌定期由市工信局主要領導審閱後報市領導閱知。(責任單位:市工業(ye) 和信息化局)
四、工作保障及監督管理
(一)強化組織領導。建立市“扶優(you) 計劃”工作推進聯席會(hui) 議製度,由市政府分管領導為(wei) 召集人,市分管副秘書(shu) 長、市工信局長為(wei) 臨(lin) 時召集人,相關(guan) 職能部門和各縣(市、區)主要負責同誌為(wei) 成員單位。聯席會(hui) 議下設聯絡辦公室(簡稱“扶優(you) 辦”),設在市工信局,負責牽頭協調和推進“扶優(you) 計劃”各項工作。
(二)提升服務效能。充分發揮聯席會(hui) 議製度指導、協調作用,定期或不定期召開專(zhuan) 題工作會(hui) 議,研究試點企業(ye) 遴選工作有關(guan) 事宜,協調解決(jue) 試點企業(ye) 困難與(yu) 訴求。相關(guan) 職能部門須強化主體(ti) 責任意識,加強溝通協作,及時協調解決(jue) 試點企業(ye) 訴求,工信部門做好協調、跟蹤和監督工作,當試點企業(ye) 對問題處理效果不滿意時,該問題可發還重辦。
(三)實施動態調整。建立年度評價(jia) 機製。每年年初對60家試點企業(ye) 上年運營情況進行分析研判,對當年未能實現對應規模或效益增長目標的企業(ye) ,啟動預警和替換機製。保持營收或稅收增長趨勢的,繼續享受試點企業(ye) 待遇;出現增長較慢但經評估仍具備最終年度增長目標可行性的,可繼續保留一年試點企業(ye) 待遇,下一年根據具體(ti) 情況確定是否淘汰替換;發現試點企業(ye) 存在明顯失信行為(wei) 或經評估已不具備增長目標可行性的,經評估並將淘汰替補方案報市人民政府同意後,將其淘汰並從(cong) 備選企業(ye) 中擇優(you) 替補。對於(yu) 提前實現發展目標並仍然有增長意願的企業(ye) ,可繼續納入本計劃並重新享受相應年限的扶持政策。
五、實施步驟
(一)啟動階段。
1.印發實施“扶優(you) 計劃”。(責任單位:市“扶優(you) 辦”牽頭各有關(guan) 部門)
2.完善“扶優(you) 計劃”相關(guan) 配套措施,各相關(guan) 部門應當自本計劃發布之日起2個(ge) 月內(nei) ,對各項扶持措施依法定程序製定配套實施細則或操作指南,明確申請條件、簡化操作流程。(責任單位:市“扶優(you) 辦”牽頭有關(guan) 部門)
3.開展“試點企業(ye) ”遴選,確定“試點企業(ye) ”名單並予以公布。(責任單位:市“扶優(you) 辦”牽頭有關(guan) 部門)
(二)實施階段。
1.按照本計劃落實各項扶持措施。在實施過程中,相關(guan) 條款可結合實施情況依法評估及修訂完善。(責任單位:聯席會(hui) 議各有關(guan) 部門)
2.動態管理試點企業(ye) 。對於(yu) 高速發展企業(ye) ,可作為(wei) 示範案例,推廣其先進經驗,加強經驗分享;對於(yu) 發展不理想企業(ye) ,引入“退出機製”,實現動態管理。(責任單位:聯席會(hui) 議各有關(guan) 部門)
3.完善扶持政策。對具有代表性及共性,但現行政策未能覆蓋的問題,由部門梳理提交政策建議,形成政策,完善政策體(ti) 係。(責任單位:聯席會(hui) 議各有關(guan) 部門)
(三)總結階段。
檢驗成效,總結經驗。跟進試點企業(ye) 發展情況,確認各項驗收及考核指標完成情況;對成功試點企業(ye) 的經驗進行總結推廣;對“扶優(you) 計劃”實施過程形成的有效做法及遇到的問題及時梳理和總結,形成經驗,將可複製推廣的扶持政策及措施納入相關(guan) 政策體(ti) 係。(責任單位:聯席會(hui) 議各有關(guan) 部門)
六、責任分工
市“扶優(you) 計劃”聯席會(hui) 議負責推進本計劃,協調解決(jue) 政策落實過程中的重大問題和重要事項,統籌安排資金使用,“扶優(you) 辦”承擔具體(ti) 日常工作。具體(ti) 分工為(wei) :
(一)市工業(ye) 和信息化局牽頭負責“扶優(you) 計劃”整體(ti) 實施,統籌和督促有關(guan) 部門製定配套措施並予以落實,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開展試點企業(ye) 的遴選和評價(jia) 。
(二)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各有關(guan) 園區管委會(hui) 是“扶優(you) 計劃”推進主體(ti) ,需切實發揮屬地管理職能,推動轄內(nei) 試點企業(ye) 集約發展。
(三)市發展改革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商務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局、市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xiang) 建設局、市應急管理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統計局、市金融局、市稅務局、市委組織部、人民銀行清遠市中心支行和中國銀保監會(hui) 清遠分局、市工商聯等單位,應積極配合本計劃有關(guan) 工作,落實本計劃中提出的各項政策、土地、資本、人才等要素支持的事項。
(四)市統計局、市稅務局負責配合核實企業(ye) 信息,並根據實際工作需求,協助提供企業(ye) 相關(guan) 數據,保障企業(ye) 遴選、退出、替補工作的順利推進。
七、其他
(一)本計劃所列扶持措施,凡屬我市現有政策中引用的條款,其扶持方式和時限按原政策文件的具體(ti) 要求執行,如引用政策文件已修訂,則按最新文件予以調整。
(二)本計劃自2020年9月6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5年9月5日(有效期5年)。
政策原鏈接:
https://www.gdqy.gov.cn/gdqy/newxxgk/fgwj/gfxwj/content/post_1229902.html?hlnglnglfknophl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