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体育官网登录
安徽蕪湖關於CMMI、ITSS、ISO20000、ISO27001的最新政策-米兰体育全站
蕪湖市人民政府關(guan) 於(yu) 印發推動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打造“智造名城”若幹政策的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皖江江北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中區、經濟技術開發區、三山經濟開發區、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開發區、亳州蕪湖現代產(chan) 業(ye) 園區管委會(hui) ,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單位,駐蕪各單位:
現將《推動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 打造“智造名城”若幹政策》印發給你們(men) ,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2021年11月2日
(此件公開發布)
推動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打造“智造名城”若幹政策
為(wei) 貫徹落實中央及省委、省政府關(guan) 於(yu) 推進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的決(jue) 策部署,全力打造全國率先邁向中高端的智造名城,現就推動智造名城建設,製定如下政策。
一、聚焦智造名城建設,實現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
1.指導思想。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堅持新發展理念,搶抓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機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wei) 主題,以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為(wei) 主線,打好產(chan) 業(ye) 基礎高級化、產(chan) 業(ye) 鏈現代化攻堅戰,推動“蕪湖製造”邁向“蕪湖智造”,打造全國率先邁向中高端的“智造名城”,加快四個(ge) 名城建設,為(wei) “十四五”期間全麵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長三角現代化大城市提供有力支撐。
2.主要目標。到2025年,全市規上工業(ye) 總產(chan) 值突破1萬(wan) 億(yi) 元,力爭(zheng) 更好發展。製造業(ye) 增加值占地區生產(chan) 總值比重保持在35%以上,數字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chan) 總值比重位於(yu) 全省領先,製造業(ye) 水平在全國率先邁向中高端,形成材料、高端裝備、智能家電、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等具有國際、國內(nei) 和行業(ye) 影響力的優(you) 勢和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打造規模大、結構優(you) 、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強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
二、聚焦產(chan) 業(ye) 鏈現代化,壯大產(chan) 業(ye) 集群
3.推動優(you) 勢和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建設。
立足現有產(chan) 業(ye) 基礎,聚焦“4+10”產(chan) 業(ye) 領域,在全市打造材料(銅板帶及精深加工、鑄鐵管件及精密鑄造)、智能家電、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高端裝備(工業(ye) 機器人及增材製造、電線電纜、航空裝備、快遞物流裝備)、互聯網休閑食品、新一代信息技術(新型顯示、微電子)等優(you) 勢和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
對新設立的獨立法人企業(ye) 首次投資建設項目,單個(ge) 項目總投資在3000萬(wan) 元以上的新引進工業(ye) 項目,按照固定資產(chan) 投資額的5%—10%給予最高不超過3000萬(wan) 元補助。
對新引進重大項目建設、存量企業(ye) 實施重大技術改造項目,按照《蕪湖市重大招商項目“一事一議”實施辦法》執行。
實施先進製造業(ye) 集群培育提升行動。建設智能網聯汽車、智能家電、機器人、航空裝備、快遞物流裝備等一批先進製造業(ye) 集群,采用區域激勵、平台和項目補助等方式,對獲得工信部認定的先進製造業(ye) 集群給予集群所在地政府最高1000萬(wan) 元獎補。加快集群發展促進機構培育建設,幫助產(chan) 業(ye) 集群完成達標建設的先進製造業(ye) 集群發展促進機構,連續三年每年給予不超過100萬(wan) 元補助。
4.提升產(chan) 業(ye) 鏈現代化水平。
深入實施產(chan) 業(ye) 鏈鏈長製,建立產(chan) 業(ye) 鏈穩定發展長效機製。加強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生態建設,建立橫向(省內(nei) 、長三角、國內(nei) ,國際)、縱向(同準備份、降準備份、國際備份、暫無備份)備份清單。
對獲得國家產(chan) 業(ye) 基礎再造工程、高質量發展短板專(zhuan) 項等國家級項目的企業(ye) ,給予國家實際獎補20%的配套補助,單個(ge) 項目不超過1000萬(wan) 元。
推動強鏈補鏈,鼓勵“揭榜掛帥”,對列入安徽省“工業(ye) 強基任務表”“關(guan) 鍵技術攻關(guan) 目錄”,並通過評估考核的企業(ye) ,給予省級實際獎補20%的一次性補助。
5.培育企業(ye) 領航梯隊。
遵循“雙創→高成長型小微→規上企業(ye) →專(zhuan) 精特新→單項冠軍(jun) (小巨人)→領航企業(ye) ”路徑發展,梯度培育一批專(zhuan) 注於(yu) 細分市場、創新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掌握關(guan) 鍵核心技術、質量效益優(you) 的排頭兵企業(ye) 。實施規上企業(ye) 遞增計劃,開展“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培育行動,力爭(zheng) 到2025年再培育50戶以上成長型小微企業(ye) 、300戶以上市級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100戶以上省級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50戶以上省級專(zhuan) 精特新冠軍(jun) 企業(ye) 和80戶以上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
對當年首次升規的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和“四當年”企業(ye) (當年簽約、當年開工、當年投產(chan) 並當年首次入規的企業(ye) ),給予管理團隊20萬(wan) 元獎補;對當年首次升規且營業(ye) 收入達到5000萬(wan) 元以上的,給予管理團隊30萬(wan) 元獎勵。對2021年(含)以後升規且連續三年在規的工業(ye) 企業(ye) 再給予10萬(wan) 元“穩規”激勵。
對新認定為(wei) 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省級“專(zhuan) 精特新”冠軍(jun) 企業(ye) 、省級“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省級成長型小微企業(ye) ,按國家級、省級獎勵的20%給予一次性獎補。
鼓勵龍頭企業(ye) 做大做強,對年營業(ye) 收入首次突破10億(yi) 元、30億(yi) 元、50億(yi) 元、80億(yi) 元、100億(yi) 元、150億(yi) 元、300億(yi) 元及以上,營業(ye) 收入同比增速超過當年全市規上工業(ye) 企業(ye) 平均水平且當年盈利的規模以上製造業(ye) 企業(ye) ,分別給予企業(ye) 管理團隊30萬(wan) 元、40萬(wan) 元、50萬(wan) 元、70萬(wan) 元、100萬(wan) 元、120萬(wan) 元、200萬(wan) 元一次性獎勵,每上一個(ge) 百億(yi) 台階,增加50萬(wan) 元,最高給予500萬(wan) 元獎勵。對爆發式增長,兩(liang) 年內(nei) 翻三倍或五年翻五倍等對全市經濟做出突出貢獻的百億(yi) 元企業(ye) ,設立垂直崛起獎,按“一事一議”給予企業(ye) 管理團隊一次性專(zhuan) 項獎勵。
鼓勵企業(ye) 掛牌上市,對掛牌上市的企業(ye) ,按照《蕪湖市人民政府關(guan) 於(yu) 全麵推進企業(ye) 上市五年行動計劃的實施意見》(蕪政秘〔2020〕72號)給予獎勵。
6.提升服務平台能級。
加強小微企業(ye) 雙創示範基地建設,力爭(zheng) 到2025年再培育10個(ge) 省級和3個(ge) 國家級小微企業(ye) 創業(ye) 創新示範基地。對新認定的國家級或省級小微企業(ye) 創業(ye) 創新示範基地,按省級實際獎勵的20%給予一次性獎補。
加強各級中小企業(ye) 公共服務示範平台建設,到2025年爭(zheng) 創國家級中小企業(ye) 公共服務示範平台5個(ge) ,省級中小企業(ye) 公共服務示範平台20個(ge) 以上。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中小企業(ye) 公共服務示範平台,分別按國家、省級實際獎勵的20%給予一次性獎補。
支持創新創業(ye) 各類孵化器等載體(ti) 建設。對新認定的各類孵化器獎補,按《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蕪湖市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的若幹政策規定》執行。
鼓勵各類協會(hui) 、聯盟建設,支持承接政府公共服務。支持企業(ye) 參展,獎補按《蕪湖市促進現代服務業(ye) 發展政策規定》條款執行。鼓勵各類國家、省級知名賽事(活動)在蕪湖舉(ju) 辦,對承辦單位分別給予50萬(wan) 元、20萬(wan) 元一次性補助。
三、聚焦產(chan) 業(ye) 基礎高級化,增強製造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
7.鼓勵擴大有效投資,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
激發製造業(ye) 投資活力,加大製造業(ye) 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力度,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投資,到2025年實施技改項目1500個(ge) 以上,總投資2000億(yi) 元以上。對生產(chan) 設備投資200萬(wan) 元(含)—1000萬(wan) 元(含)的項目,按設備投資額的10%給予獎勵。對生產(chan) 設備投資1000萬(wan) 元—2000萬(wan) 元(含)的項目,按設備投資額的11%給予獎勵。對生產(chan) 設備投資2000萬(wan) 元以上的項目,按設備投資額的12%給予獎勵。單個(ge) 項目最高獎勵3000萬(wan) 元。
鼓勵現有企業(ye) 新上固定資產(chan) 投資超過2000萬(wan) 元的產(chan) 業(ye) 轉型項目和技改項目,可比照現有招商引資政策予以獎勵,具體(ti) 由各縣市區結合實際執行。
8.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構築高能級企業(ye) 創新平台,加快製造業(ye) 應用研究,聚焦產(chan) 業(ye) 鏈建設,支持產(chan) 品研發與(yu) 應用,到2025年爭(zheng) 取國家製造業(ye) 創新中心1—2家,省級製造業(ye) 創新中心10家以上;國家級工業(ye) 設計中心2家以上,省級工業(ye) 設計中心60家以上;省級企業(ye) 技術中心70家以上。
鼓勵企業(ye) 加大研發投入。加大高新技術企業(ye) 培育和企業(ye) 科技創新力度,鼓勵企業(ye) 研發投入按照《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蕪湖市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的若幹政策規定》執行。
鼓勵企業(ye) 創新成果轉化。對評為(wei) 國家級、省級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軟件、首台(套)裝備的產(chan) 品,給予省實際獎勵資金的20%配套資金支持。對獲得省級認定且未獲得省級獎補的按產(chan) 品單價(jia) (貨值)的15%,分別給予研製單位、應用企業(ye) 最高300萬(wan) 元獎勵。
加快創新平台建設。國家級、省級企業(ye) 技術中心、工程中心、工業(ye) 設計中心等各類創新平台按《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蕪湖市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的若幹政策規定》執行。
9.實施標準提升行動。
鼓勵龍頭企業(ye) 和行業(ye) 協會(hui) 積極參與(yu) 國際、國家(行業(ye) )標準製定,提升產(chan) 品質量和服務水平,到2025年主導製定國際標準5個(ge) 以上、國家(行業(ye) )標準40個(ge) 以上。鼓勵標準製定按《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蕪湖市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的若幹政策規定》執行。對新認定的省標準化示範企業(ye) ,給予20萬(wan) 元一次性獎補。
10.實施工業(ye) “三品”戰略。
實施消費品工業(ye) 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行動,促進消費品工業(ye) 邁向中高端,到2025年認定省級新產(chan) 品150個(ge) ,安徽工業(ye) 精品40個(ge) ,省級消費品工業(ye) “三品”戰略示範企業(ye) 8家。
入選支持製造強省政策、中央媒體(ti) 集中宣傳(chuan) 推介“精品安徽”的企業(ye) ,按全部廣告推介費用的30%給予支持。
提升智能家電(家居)技術水平,到2025年爭(zheng) 取認證產(chan) 品的占比從(cong) 不到全省的10%突破到30%。對通過《智能家用電器通用技術要求(GB/T28219-2018)》和《智能家電係統互聯互操作評價(jia) 技術指南(T/CAS290-2017)》評價(jia) 認證的智能家居係統,已批量生產(chan) 且銷售收入超過2000萬(wan) 元的,給予50萬(wan) 元一次性獎補;對通過《智能家用電器通用技術要求(GB/T28219-2018)》評價(jia) 認證的、並已批量生產(chan) 且銷售收入超過2000萬(wan) 元的智能家電產(chan) 品,給予50萬(wan) 元一次性獎補。同一企業(ye) 的同類、同型號產(chan) 品隻享受一次獎補,單個(ge) 企業(ye) 補助金額不超過100萬(wan) 元。同一企業(ye) 的同類、同型號產(chan) 品已獲省級獎補的不重複享受。
11.推進服務化延伸。
推進製造業(ye) 與(yu) 服務業(ye) 融合,大力發展工業(ye) 設計、供應鏈管理、網絡協同等新業(ye) 態新模式,到2025年分別培育國家級、省級服務型製造示範企業(ye) (平台)10家、50家;培育和引導企業(ye) 爭(zheng) 創國家製造業(ye) 單項冠軍(jun) 企業(ye) (產(chan) 品)。對年度獲得國家級服務型製造示範企業(ye) 、項目、平台的按省級獎勵的20%給予一次性獎補。對年度獲得省級服務型製造示範企業(ye) 、項目、平台的,給予一次性獎補20萬(wan) 元。
四、推動工業(ye) 互聯網創新發展,加快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
12.築牢基礎設施根基。
支持5G基站建設。加快重點場景5G網絡覆蓋進度,為(wei) 5G應用提供保障,對年度投資建設並開通運營1000個(ge) 5G基站的基礎電信運營商給予150萬(wan) 元獎勵;對年度開通運營5G基站超過1000個(ge) 的,每多開通100個(ge) 增加20萬(wan) 元獎勵。每家企業(ye) 獎補總額最多不超過300萬(wan) 元。對年度投資建設並開通運營1000個(ge) 5G基站的通信基礎設施服務企業(ye) 給予75萬(wan) 元獎勵;對年度開通運營5G基站超過1000個(ge) 的,每多開通100個(ge) 增加10萬(wan) 元獎勵。每家企業(ye) 獎勵總額最多不超過150萬(wan) 元。此項獎勵由市本級承擔。
支持標識解析體(ti) 係建設。深化標識在設計、生產(chan) 、服務等環節應用,推動標識解析係統與(yu) 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工業(ye) APP等融合發展,對獲得省標識解析二級節點的項目,按照省級獎勵的20%給予一次性獎補。
13.加快企業(ye) 數字化智能化升級。
支持企業(ye) 診斷服務。完成工業(ye) 互聯網標杆和智能化改造的企業(ye) ,給予3萬(wan) 元診斷服務費用補貼;完成數字化應用和精益化管理的企業(ye) ,分別給予2萬(wan) 元、1萬(wan) 元診斷服務費用補貼。
建設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鼓勵重點企業(ye) 實施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在重點行業(ye) 加快智能製造單元、智能生產(chan) 線建設,分行業(ye) 推進和分梯次培育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每年認定一批市級、省級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到2025年,認定50個(ge) 智能工廠、150個(ge) 數字化車間。對獲得省級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的企業(ye) ,按照省級獎勵的20%給予一次性獎補。
培育工業(ye) 互聯網標杆示範。標杆示範培育企業(ye) 診斷報告落地實施,按照企業(ye) 落地項目的設備投入和軟性投入(包括信息係統采購及軟件服務等費用)總投資額給予獎補。總投資額在200萬(wan) 元(不含)以下的項目,按照總投資額給予10%獎補;總投資額在200萬(wan) 元(含)—1000萬(wan) 元(不含)的項目,按照總投資額給予15%獎補;總投資額在1000萬(wan) 元(含)以上的項目,按照總投資額給予20%獎補。單個(ge) 企業(ye) 獎補額度最高不超過3000萬(wan) 元,與(yu) 技改項目不重複享受(不含進項稅)。
14.壯大平台支撐體(ti) 係。
支持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建設。鼓勵我市工業(ye) 企業(ye) 、互聯網企業(ye) 、電信企業(ye) 等各類主體(ti) 協同合作,建設資源富集、多方參與(yu) 、合作共贏的行業(ye) 級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對獲得國家級和省級新認定的行業(ye) 級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分別給予300萬(wan) 元、100萬(wan) 元支持。對新入選長三角 G60 科創走廊工業(ye) 互聯網標杆園區、標杆工廠分別給予100萬(wan) 元、30萬(wan) 元一次性獎補。對新入選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推薦目錄的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專(zhuan) 業(ye) 服務商分別給予30萬(wan) 元一次性獎補。
推動企業(ye) 上雲(yun) 上平台。對購買(mai) 上雲(yun) 上平台服務的工業(ye) 企業(ye) ,年服務費在10萬(wan) 元(含)以下的,按服務費的50%給予費用補助;年服務費用在10萬(wan) 元(不含)以上的,10萬(wan) 元(含)以下部分按照按服務費的50%給予費用補助,10萬(wan) 元(不含)以上部分按照服務費的20%給予費用補助,單個(ge) 企業(ye) 年度補助最高不超過30萬(wan) 元。
15.構建生態服務體(ti) 係。
培育工業(ye) 互聯網服務體(ti) 係。培育一批業(ye) 內(nei) 領先的工業(ye) 互聯網服務商,建立工業(ye) 互聯網服務商資源池。對落戶的工業(ye) 互聯服務商獎補按《蕪湖市工業(ye) 互聯網創新發展標杆培育行動實施方案》施行。
五、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打造產(chan) 業(ye) 發展新引擎
16.聚焦核心培育發展動能。
吸引企業(ye) 落地生根。對新設立的軟件和信息技術、大數據、集成電路、5G等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企業(ye) ,成立一年內(nei) 在蕪湖實有人數超過20人,實際固定資產(chan) 投資300萬(wan) 元以上且已開展業(ye) 務運營的,給予固定資產(chan) 投資額的10%補貼,最高不超過300萬(wan) 元。
鼓勵企業(ye) 加快發展。對已成立一年以上的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大數據、集成電路、5G等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企業(ye) ,新增設備投資200萬(wan) 元以上的,按照實際投資額的12%給予補助,最高不超過3000萬(wan) 元。
加大融資支持力度。支持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大數據、集成電路、5G等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企業(ye) 增加研發投入、擴大生產(chan) 規模,對企業(ye) 當年為(wei) 擴大研發、生產(chan) 而新增的貸款,給予不高於(yu) 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市場報價(jia) 利率(LPR)的50%貼息補助,單個(ge) 企業(ye) 每年最高不超過100萬(wan) 元。
17.培優(you) 提質推動產(chan) 業(ye) 壯大。
支持軟件產(chan) 業(ye) 貫標認證。對新通過開發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MMI)三級、四級、五級或國家信息技術服務標準(ITSS)三級、二級、一級的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企業(ye) ,一次性分別給予最高20萬(wan) 元、40萬(wan) 元和50萬(wan) 元獎勵。對新通過信息安全管理標準(ISO27001/BS7799)、IT 服務管理(ISO20000)、服務提供商環境安全性(SAS70)等體(ti) 係認證的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企業(ye) ,一次性分別給予最高8萬(wan) 元獎勵。
支持大數據產(chan) 業(ye) 集聚發展。對於(yu) 大數據產(chan) 業(ye) 園的企業(ye) 獎補按《蕪湖市扶持大數據產(chan) 業(ye) 發展若幹政策規定》執行。
18.加強推廣擴大產(chan) 業(ye) 影響。
積極培育優(you) 秀企業(ye) ,豐(feng) 富產(chan) 品(服務)供給,對入選省級信息消費體(ti) 驗中心、安徽省智慧健康養(yang) 老試點示範的企業(ye) ,予以20萬(wan) 元一次性獎補;鼓勵軟件、大數據企業(ye) 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和自主品牌的各類軟件產(chan) 品、大數據產(chan) 品(服務),本年度內(nei) 自主開發的產(chan) 品(服務)實際應用於(yu) 企業(ye) 研發、生產(chan) 等環節的,給予研發企業(ye) 實際銷售費用的10%資金獎補,獎補金額最高不超過50萬(wan) 元,同一企業(ye) 同一年度隻獎補一項產(chan) 品(服務)。
鼓勵企業(ye) 積極爭(zheng) 取省政府《支持中國聲穀創新發展若幹政策》資金,申報內(nei) 容、範圍及省市獎補資金支持比例按照《支持中國聲穀創新發展若幹政策》及其申報指南(細則)規定執行。
六、助力碳達峰碳中和,完善綠色低碳製造
圍繞“雙碳”目標,加快發展綠色產(chan) 業(ye) ,力爭(zheng) 到2025年培育國家級綠色工廠5家、綠色設計產(chan) 品10個(ge) 、綠色供應鏈管理示範企業(ye) 2家,培育省級綠色工廠30家,認定市級綠色工廠150家,完善綠色工廠企業(ye) 庫,分類支持,梯級發展。
19.支持綠色製造體(ti) 係建設。
對列入工信部綠色製造示範名單的綠色工廠、綠色設計產(chan) 品、綠色供應鏈管理示範企業(ye) ,按照省級獎勵的20%給予一次性獎補。對評為(wei) 省級綠色工廠的企業(ye) ,給予20萬(wan) 元一次性獎補。
20.鼓勵節能診斷綠色技改。
節能診斷試點企業(ye) 委托節能診斷服務機構開展節能診斷,提交的診斷報告符合要求,每家企業(ye) 給予最高不超過3萬(wan) 元一次性經費補助。企業(ye) 實施綠色技改,達到項目提出的節能降耗、降低排放等預期目標,給予企業(ye) 綠色技改投資額15%一次性資金補助,每個(ge) 企業(ye) 當年補助不超過200萬(wan) 元。對首次通過能源管理體(ti) 係認證的企業(ye) ,給予10萬(wan) 元一次性獎補。本項政策與(yu) 其他條款不重複享受。(納入《蕪湖市節能與(yu) 資源綜合利用專(zhuan) 項資金管理辦法》執行)
21.支持節能環保產(chan) 業(ye) 發展。
對列入工信部環保裝備製造業(ye) 規範條件企業(ye) 名單的企業(ye) ,按照省級獎勵的20%給予一次性獎補。對列入國家工業(ye) 節能技術裝備推薦目錄名單的企業(ye) ,給予10萬(wan) 元一次性獎補。對列入安徽省工業(ye) 領域節能環保產(chan) 業(ye) “五個(ge) 一百”推介目錄的技術、裝備、產(chan) 品的企業(ye) ,給予3萬(wan) 元一次性獎補,單個(ge) 企業(ye) 獎補數量不超過3個(ge) 。
七、聚焦營商環境建設,提升資源要素供給能力
22.強化土地要素保障。
科學編製國土空間總體(ti) 規劃,積極保障各類工業(ye) 項目用地需求。每年盤活的低效用地,優(you) 先支持工業(ye) 發展。貫徹落實支持企業(ye) 發展用地政策,鼓勵企業(ye) 在符合規劃條件下,通過自主改造提升土地利用率;對現有工業(ye) 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的企業(ye) ,不再增收土地價(jia) 款;實施彈性年期土地出讓製度,支持企業(ye) 以租賃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取消收取建設工期履約金,免收全市除房地產(chan) 開發和銀行類企業(ye) 之外其他企業(ye) 的不動產(chan) 登記費。支持各類開發園區騰籠換鳥,通過追加投資、轉讓出租、整合改造、收購儲(chu) 備、並購重組、有序清退等方式盤活閑置資產(chan) ,各縣市區、開發區根據實際情況分類施策,加快推進。
23.提升金融服務水平。
緊緊圍繞保市場主體(ti) 、保產(chan) 業(ye) 供應鏈穩定,搶抓政策機遇期,引導更多的信貸資源支持實體(ti) 經濟。加大建基金、用基金、引基金力度,充分發揮各類產(chan) 業(ye) 基金作用,引導投資機構支持先進製造業(ye) 項目,為(wei) 先進製造業(ye) 企業(ye) 提供覆蓋全生命周期的投融資服務。持續開展中小企業(ye) 信用貸。用好用活專(zhuan) 項再貸款和支小支農(nong) 再貸款再貼現、政銀擔、稅融通等政策。持續深入開展“百名行長進千企”行動,推動銀企對接,使信貸投放節奏與(yu) 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相適應。鼓勵企業(ye) 發行債(zhai) 券、票據及各類創新金融工具,運用多種方式引入保險資金,支持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和企業(ye) 開展資產(chan) 證券化,拓展融資渠道。
24.完善企業(ye) 服務體(ti) 係。
健全企業(ye) 服務“1+9+N”體(ti) 係(1個(ge) 市企業(ye) 服務中心,9個(ge) 縣區、開發區級企業(ye) 服務中心,N個(ge) 社會(hui) 化專(zhuan) 業(ye) 服務機構),優(you) 化升級“蕪湖易企網”線上企業(ye) 服務平台,打造感知企業(ye) 需求、為(wei) 企紓困解難、各相關(guan) 部門共同參與(yu) 的開放型服務平台,推動形成市區聯動、資源共享的服務體(ti) 係。加大企業(ye) 家培訓力度,落實《蕪湖市企業(ye) 經營管理人才培訓五年行動計劃(2018—2022年)》。大力弘揚創業(ye) 精神,宣傳(chuan) 企業(ye) 家創業(ye) 故事。開展不同形式的發展競賽活動,激發各類製造業(ye) 主體(ti) 活力,形成全民關(guan) 心參與(yu) 建設智造名城的良好氛圍。
本政策中除明確由市本級承擔的條款,其餘(yu) 條款按現行財政體(ti) 製分級負擔,市與(yu) 縣(市)財政按2:8分擔,市與(yu) 區、開發區財政按4:6分擔。
本政策體(ti) 係內(nei) 的各項政策與(yu) 省、市政策內(nei) 容相同的,按就高不就低原則執行,不重複享受。鼓勵企業(ye) 爭(zheng) 取上級政策資金,對省、市政策內(nei) 容相同的,按“就高不就低”原則補齊,並按省級獎補資金的20%加計獎勵。同一企業(ye) 的同一設備、同一項目隻能享受其中一項獎補政策,不得重複申報。享受“一事一議”政策的企業(ye) 和其它經營主體(ti) 、項目,不享受本政策體(ti) 係內(nei) 的其他投資補助類扶持政策。
失信企業(ye) 及國家產(chan) 業(ye) 發展目錄限製和淘汰類產(chan) 業(ye) 項目不在本政策支持範圍之內(nei) 。
本政策自2022年1月1日起實施,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政策實行一年一評估。市政府已出台的政策與(yu) 本政策不一致的,以本政策為(wei) 準。若國家、省出台新的規定,按國家、省規定執行。本政策由市經信局負責解釋。
政策原鏈接:
https://tzcjzx.wuhu.gov.cn/openness/public/6596881/34216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