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体育官网登录

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關於CMMI、DCMM等資質認證的政策通知-米兰体育全站

2023-02-14
瀏覽次數:次
返回列表

關(guan) 於(yu) 印發《餘(yu) 杭區推動工信經濟高質量發展財政政策實施細則》的通知

政策發布

 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區直各單位:

根據《加快全域創新策源地建設 推動經濟高質量可持續快發展的若幹政策意見》(餘(yu) 政發〔2022〕8號),特製定《餘(yu) 杭區推動工信經濟高質量發展財政政策實施細則》。現印發給你們(men) ,請遵照執行。

                          杭州市餘(yu) 杭區經濟和信息化局

                             杭州市餘(yu) 杭區財政局

                               2022年5月17日

  餘(yu) 杭區推動工信經濟高質量發展財政政策實施細則

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深刻領悟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忠實踐行“八八戰略”,推動全區工信企業(ye) 轉型升級、提質增效,促進經濟高質量、可持續、快發展,努力為(wei) 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先行區夯實物質基礎。根據《加快全域創新策源地建設 推動經濟高質量可持續快發展的若幹政策意見》(餘(yu) 政發〔2022〕8號)文件精神,結合餘(yu) 杭實際,特製定本實施細則。

 一、支持對象

在餘(yu) 杭區依法登記注冊(ce) ,財政級次屬餘(yu) 杭區,具有獨立法人資格。依法納稅,具有健全的財務管理製度和良好的財務記錄的工信企業(ye) ;餘(yu) 杭區範圍內(nei) 的經省、市、區認定的小微園區運行主體(ti) 。

     二、支持內(nei) 容

  (一)提升工業(ye) 競爭(zheng) 力

    在餘(yu) 杭區範圍內(nei) 組織實施,符合國家、地方有關(guan) 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依法統計,符合我區產(chan) 業(ye) 導向的製造業(ye) 投資、技術改造、智能化改造項目,可申報以下財政資助:

1.1鼓勵企業(ye) 投資改造。申請資助項目須經發改、經信等部門核準或備案;項目須已完成投資且在有效期範圍內(nei) :製造業(ye) 投資(新出讓工業(ye) 用地)項目自項目核準或備案之日起4年內(nei) ,技術改造項目自項目核準或備案之日起3年內(nei) ;新出讓工業(ye) 用地項目須通過投資強度專(zhuan) 項複核驗收。

對購買(mai) 單體(ti) 生產(chan) 設備(包括通過融資租賃方式購買(mai) 的生產(chan) 設備)在3萬(wan) 元以上、時尚產(chan) 業(ye) (家紡、服裝行業(ye) )設備在1萬(wan) 元以上、信息化應用設備在0.5萬(wan) 元以上,且核定總投資(限設備、軟件)在500萬(wan) 元以上(時尚產(chan) 業(ye) 、智能製造項目總投資額分別降至200萬(wan) 元、300萬(wan) 元)的技術改造(含新建)投資項目,按總投資額的10%給予資助。

    經區經信、財政等部門組織評定或上級主管部門認定為(wei) 智能製造項目的,追加資助6個(ge) 百分點;對列入國家、省級各類重點改造、節能減碳項目的,追加資助2個(ge) 百分點(不重複享受);對“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實施的投資項目,追加資助5個(ge) 百分點。單個(ge) 項目區級財政資助比例不超過20%。

新一代信息技術及應用、高端裝備、生物醫藥、集成電路、新能源新材料等產(chan) 業(ye) 單個(ge) 項目資助額最高不超過1億(yi) 元,其他產(chan) 業(ye) 單個(ge) 項目資助額最高不超過5000萬(wan) 元。

 1.2鼓勵企業(ye) 購置工業(ye) 機器人。對企業(ye) 購置符合國家標準GB/T12643-2013要求的焊接機器人、運輸機器人、碼垛機器人、高端數控設備等工業(ye) 機器人(即:自動控製的、可重複編程、多用途的操作機,可對三個(ge) 或三個(ge) 以上軸進行標稱;可以是固定式或移動式;在工業(ye) 自動化中使用)按機器人購置款的10%給予資助,對購置國產(chan) 機器人的再追加資助6個(ge) 百分點。

(二)鼓勵企業(ye) 技術創新

2.1支持企業(ye) 技術創新機構建設。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製造業(ye) 創新中心等新型研發機構分別予以1000萬(wan) 元、500萬(wan) 元獎勵。對新認定為(wei) 國家級企業(ye) 技術(工業(ye) 設計)中心、省級技術(工業(ye) 設計)中心、市級技術(工業(ye) 設計)中心的企業(ye) ,分別給予500萬(wan) 、150萬(wan) 元、50萬(wan) 元獎勵。

2.2倡導企業(ye) 研發新產(chan) 品(新技術)。對新通過省級鑒定驗收的工業(ye) 新產(chan) 品(新技術),給予5萬(wan) 元獎勵,單個(ge) 企業(ye) 每年最高獎勵10萬(wan) 元。對新認定為(wei) “浙江製造精品”的,給予10萬(wan) 元獎勵,單個(ge) 企業(ye) 每年最高獎勵10萬(wan) 元。對重大技術裝備國際、國內(nei) 和省內(nei) 首台(套)項目,按上級獎補額度給予同等獎勵。 

 (三)支持數字經濟企業(ye) 發展

3.1鼓勵企業(ye) 自主創新。聚焦5G技術、高端軟件、工業(ye) APP、人工智能、雲(yun) 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集成電路、網絡安全等數字經濟重點領域,對近三年主營業(ye) 務收入平均增長率高於(yu) 10%的數字經濟企業(ye) ,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且投資額在100萬(wan) 元以上的信息服務業(ye) 研發項目,經專(zhuan) 家評審認定為(wei) 試點項目的:(1)按照項目實際研發投資額的20%給予資助,最高資助200萬(wan) 元;(2)對於(yu) 規上數字經濟企業(ye) 且近三年主營業(ye) 務收入平均增長率高於(yu) 15%的,在上述基礎上最高資助額度提升至300萬(wan) 元;(3)對研發投入在500萬(wan) 元以上的上一年度全區數字經濟五十強企業(ye) ,連續三年主要經濟指標(營業(ye) 收入)增幅均超過全區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增加值增速5個(ge) 百分點及以上的,對實際研發投資額超過500萬(wan) 元的部分,追加10個(ge) 百分點,給予30%資助,單家企業(ye) 最高獎勵不超過500萬(wan) 元。

3.2鼓勵企業(ye) 資質升級。對通過國際相關(guan) 權威資質認證或國家級機構資質認證的企業(ye) 分別獎勵如下:(1)對通過軟件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MMI)3級、4級、5級認證的企業(ye) ,分別獎勵15萬(wan) 元、30萬(wan) 元、60萬(wan) 元;(2)對通過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模型標準(DCMM)二級、三級、四級評估認證的企業(ye) ,分別獎勵15萬(wan) 元、30萬(wan) 元、60萬(wan) 元;對通過信息安全服務資質三級、二級、一級認證的企業(ye) ,分別獎勵5萬(wan) 元、10萬(wan) 元、15萬(wan) 元;單個(ge) 企業(ye) 最高獎勵額不超過60萬(wan) 元。

3.3支持數字工廠建設。對被認定為(wei) 省級“數字工廠”、納入“數字工廠”培育名單的企業(ye) ,分別給予200萬(wan) 元、100萬(wan) 元獎勵;對於(yu) 省、市相關(guan) 獎勵,按要求給予區級資金配套獎勵。以上獎勵就高執行,企業(ye) 從(cong) 培育到認定成功的給予補差獎勵。

 (四)推動數字化應用推廣

4.1支持數字化示範推廣。對獲得國家、省、市級認定的5G、人工智能、大數據、雲(yun) 計算應用等數字化相關(guan) 示範項目和軟件首版次項目,一次性分別給予150萬(wan) 元、80萬(wan) 元、50萬(wan) 元獎勵,同一項目按所獲最高榮譽給予獎勵,僅(jin) 獎勵一次。

4.2 支持數字化融合發展。對獲得國家、省、市級認定的製造業(ye) 與(yu) 互聯網融合發展、服務型製造企業(ye) (平台)一次性分別給予150萬(wan) 元、80萬(wan) 元、50萬(wan) 元獎勵,同一項目按所獲最高榮譽給予獎勵,僅(jin) 獎勵一次。

4.3鼓勵數字經濟企業(ye) 積極開拓市場。(1)對取得縣處級以上政府(餘(yu) 杭區外)智慧應用項目的。按合同金額的5%給予獎勵,單個(ge) 項目最高獎勵50萬(wan) 元。(2)對企業(ye) 自主研發並納入《浙江省首版次軟件產(chan) 品應用推廣指導目錄》的軟件、芯片、材料、設備、解決(jue) 方案等,在我區規模化應用達到500萬(wan) 元及以上且應用項目獲評市級以上示範項目的,給予應用方實際投入20%的補貼。應用軟件、芯片、材料、設備、解決(jue) 方案獲省級和國家級認定和獎勵的,在上述基礎上再追加5個(ge) 百分點和10個(ge) 百分點(獎勵就高不重複),單個(ge) 項目最高不超過300萬(wan) 元,單家企業(ye) 年度總額不超過600萬(wan) 元。

 (五)推動數字經濟與(yu) 實體(ti) 經濟融合發展

5.1支持企業(ye) 數字化改造項目建設。 在餘(yu) 杭區組織實施,符合國家、地方有關(guan) 法律和政策規定,符合產(chan) 業(ye) 導向目錄,並按規定已核準或備案的項目。單體(ti) 設備3萬(wan) 元以上(數字化應用設備單體(ti) 在0.5萬(wan) 元以上),且總投資(含設備、軟件)在200萬(wan) 元以上的數字化改造項目。按總投資額的10%給予資助;對列入省、市數字化改造項目的,在上述資助的基礎上,追加資助2個(ge) 百分點;單個(ge) 項目資助額最高不超過2000萬(wan) 元。

 5.2加強工業(ye) 互聯網應用和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無人工廠)建設。對認定為(wei) 國家級雙跨平台、省級工業(ye) 互聯網平台的分別給予1000萬(wan) 元、500萬(wan) 元獎勵。對評定為(wei) 省級“未來工廠”的企業(ye) 給予2500萬(wan) 元獎勵,對列入省級“未來工廠”培育試點的企業(ye) 給予500萬(wan) 元獎勵,對評定為(wei) 省級“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的企業(ye) 給予50萬(wan) 元獎勵。對認定市級“未來工廠”中的聚能工廠、鏈主工廠、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項目的企業(ye) ,分別給予1200萬(wan) 元、800萬(wan) 元、500萬(wan) 元、200萬(wan) 元獎勵。

 (六)推動服務商集聚發展

     6.1支持數字化工程服務機構發展。注冊(ce) 在我區的數字化工程服務機構,每年按為(wei) 區內(nei) 工業(ye) 企業(ye) 智能製造的技術谘詢、整體(ti) 解決(jue) 方案設計、設備製作、維護服務的技術服務收入的5%給予資助;對列入省、市經信部門公布的數字化工程服務公司名單的,追加資助2個(ge) 百分點。單個(ge) 企業(ye) 每年資助最高不超過200萬(wan) 元。

     6.2 支持智能製造示範服務平台建設。對經上級主管部門授權、區政府認定,對我區智能製造發展有帶動推動作用的服務平台,成立運營滿一年後,給予300萬(wan) 元一次性獎勵。

(七)鼓勵企業(ye) 綠色發展

 7.1鼓勵綠色製造體(ti) 係建設。對被評為(wei) 國家級、省級、市級綠色(低碳)工廠的,分別給予200萬(wan) 元、100萬(wan) 元、50萬(wan) 元的獎勵;對被評為(wei) 國家級、省級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ye) (綠色設計產(chan) 品示範企業(ye) ),分別給予50萬(wan) 元、30萬(wan) 元的獎勵。

  7.3鼓勵企業(ye) 開展水平衡測試工作。指導企業(ye) 開展水平衡測試工作。對列入餘(yu) 杭區水平衡測試計劃,並通過審核驗收合格的企業(ye) ,按企業(ye) 年實際取水量進行補助,其中30萬(wan) (含)立方米以上的補助8萬(wan) 元/家,10萬(wan) (含)—30萬(wan) 立方米的補助5萬(wan) 元/家,10萬(wan) 立方米以下的補助3萬(wan) 元/家。  

(八)支持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

 8.1 支持新材料研發及應用推廣。(1)在我區設立經國家認定的新材料研發中心、工程實驗室、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台,按照公共服務平台資助標準給予2000萬(wan) 元資助。企業(ye) 、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以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中心主體(ti) 承擔工信部新材料項目的,予以1500萬(wan) 元配套支持。(2)對國家級和省級新材料首批次認定項目,按上級有關(guan) 獎勵額度給予1:1配套獎勵。(3)對區內(nei) 規上工業(ye) 企業(ye) ,獲得省重點首批次新材料應用獎勵,屬於(yu) “國際領先”類型的,按照認定銷售金額的20%給予獎勵,每家企業(ye) 獎勵金額不超過200萬(wan) 元;屬於(yu) “國內(nei) 領先”類型的,按照認定銷售金額的10%給予獎勵,每家企業(ye) 獎勵金額不超過100萬(wan) 元。(3)對投保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綜合保險的企業(ye) ,在獲得國家、省級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補償(chang) 的基礎上,在上級保費補貼外給予實際保費金額10%的保費補貼,每種新材料產(chan) 品每年最高補助額度不超過保費金額的90%。

8.2支持集成電路企業(ye) 技術攻關(guan) 。(1)對集成電路設計企業(ye) 首次與(yu) 集成電路製造企業(ye) 簽訂流片合同,利用其生產(chan) 線實現量產(chan) 的工程產(chan) 品流片,按其該款產(chan) 品掩膜版製作費用的50%或首輪流片費用的30%給予補助,最高不超過600萬(wan) 元。(2)鼓勵集成電路製造企業(ye) 購買(mai) IP (即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識產(chan) 權,指IP提供商或者Foundry即晶圓代工 IP 模塊)、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電子設計自動化) 工具開展高端芯片、先進或特色工藝研發。對上一年度營收超5000萬(wan) 元、超1億(yi) 元、超3億(yi) 元和超5億(yi) 元的企業(ye) ,分別給予其購買(mai) IP、EDA直接費用最高8%、12%、20%和30%的資助,最高資助400萬(wan) 元;對購買(mai) 國內(nei) 企業(ye) 自主研發的IP、EDA工具且上一年度營收超1億(yi) 元的企業(ye) ,可按照實際發生費用的50%給予資助,最高資助600萬(wan) 元。同一年度單家企業(ye) 享受資助最高600萬(wan) 元。

   (九)鼓勵企業(ye) 成長壯大

9.1扶持小微企業(ye) 規模化發展。對首次上規模的工業(ye) 企業(ye) 給予每家20萬(wan) 元獎勵(對區外引入的規模工業(ye) 企業(ye) ,首次納入我區規模工業(ye) 統計庫的,視為(wei) 首次上規予以獎勵);對上規後主營業(ye) 務收入連續三年增幅保持12%以上或第三年主營業(ye) 務收入達到3000萬(wan) 元以上,追加獎勵30萬(wan) 元。

9.2支持企業(ye) “專(zhuan) 精特新”發展。對被評為(wei) 國家級製造業(ye) 單項冠軍(jun) 企業(ye) 、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省級製造業(ye) 隱形冠軍(jun) 企業(ye) 、省級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的,分別給予300萬(wan) 元、200萬(wan) 元、100萬(wan) 元、50萬(wan) 元的獎勵。以上項目為(wei) 對企業(ye) 的梯度培育,給予差額獎勵。對區外首次引入的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正常生產(chan) 經營一年後給予相應級別獎勵。

(十)支持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創新載體(ti) 建設

   10.1 支持小微企業(ye) 園爭(zheng) 創示範標杆。對當年度新認定的國家級小型微型企業(ye) 創業(ye) 創新示基地,對運行主體(ti) 給予300萬(wan) 元獎勵。對當年度新認定的浙江省五星級小微企業(ye) 園、四星級小微企業(ye) 園,對運行主體(ti) 分別給予120萬(wan) 元、100萬(wan) 元的獎勵。對當年度新認定的省級數字化示範小微企業(ye) 園,對運行主體(ti) 給予100萬(wan) 元獎勵。

   10.2 支持小微企業(ye) 園持續發展。對省級小微企業(ye) 園年度績效評價(jia) 為(wei) A檔、B檔的,分別給予運行主體(ti) 30萬(wan) 元、20萬(wan) 元獎勵。

 三、附則

(一)本細則涉及到的專(zhuan) 項資金管理與(yu) 使用按照區政府、區財政局相關(guan) 資金管理文件精神執行。

(二)本細則涉及到的一至九條,支持對象為(wei) 在餘(yu) 杭區依法登記注冊(ce) ,財政級次屬餘(yu) 杭區,具有獨立法人資格;依法納稅,具有健全的財務管理製度和良好的財務記錄的工信企業(ye) 。本細則涉及到的第十條,支持對象為(wei) 餘(yu) 杭區範圍內(nei) 的小微企業(ye) 園運行主體(ti) (以下簡稱“運行主體(ti) ”)。運行主體(ti) 指的是在餘(yu) 杭區依法登記注冊(ce) ,財政級次屬餘(yu) 杭區,具有獨立法人資格;依法納稅,具有健全的財務管理製度和良好的財務記錄,獨立運行餘(yu) 杭區範圍內(nei) 的小微企業(ye) 園的企業(ye) 。

(三)除另有約定外,實行“一事一議”、“一企一策”的企業(ye) ,不再享受本政策。當年發生安全生產(chan) 、食品安全、環境汙染、疫情防控等重大責任事故和發生較大群體(ti) 性事件的企業(ye) ,不享受本政策。不符合國家、省、市產(chan) 業(ye) 政策及列入當年區政府關(guan) 停淘汰落後產(chan) 能計劃的企業(ye) ,不享受本政策。因注冊(ce) 地變更等導致企業(ye) 不再符合享受政策條件時,企業(ye) 須退還已享受的各類財政扶持資金。 (四)餘(yu) 杭區申報上級項目以及上級項目配套資金管理按餘(yu) 杭區區級以上財政扶持項目申報和管理辦法相關(guan) 文件執行。原則上,本細則涉及獎勵資金,上級已有獎勵的,本細則獎勵標準含上級資金,提檔升級給予補差獎勵。如遇上級政策調整的,以調整為(wei) 準。本細則政策支持總額以年度財政預算數為(wei) 限,對單個(ge) 企業(ye) 的支持考慮該企業(ye) 年度對地方的綜合貢獻。同一事項不重複享受政策,按最優(you) 惠政策執行。

(五)本細則追溯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實行期至2024年12月31日,期間可根據政策績效評價(jia) 結果動態調整政策。在原政策有效期內(nei) 符合條件的項目、單位、個(ge) 人等可以按照原政策繼續執行完畢。本細則具體(ti) 條款由區經信局會(hui) 同區財政局負責解釋。

CMMI文章推薦
熱門資質推薦
最新熱門政策
常見問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