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体育官网登录

廣東省東莞市CMMI認證、ITSS認證、專精特新小巨人政策獎勵

2023-08-29
瀏覽次數:次
返回列表

東(dong) 莞市人民政府關(guan) 於(yu) 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

1.jpg

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市府直屬各單位:

為(wei) 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發展數字經濟的係列重要論述精神,全麵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關(guan) 於(yu) 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決(jue) 策部署,認真按照市第十五次黨(dang) 代會(hui) 工作要求,聚焦科技創新和先進製造,全市三年統籌安排財政資金不少於(yu) 100億(yi) 元,推動產(chan) 業(ye) 數字化和數字產(chan) 業(ye) 化,促進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加快培育產(chan) 業(ye) 新支柱。到2025年底,全市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規模突破1.3萬(wan) 億(yi) 元,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增加值占GDP比重達23%,實現規上企業(ye) 數字化轉型升級全覆蓋,全力打造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試驗區,建設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示範城市。現製定以下政策措施。

  一、加快推動產(chan) 業(ye) 數字化

  (一)支持龍頭企業(ye) 實施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試點示範。遴選不多於(yu) 30家數字經濟龍頭企業(ye) ,連續三年“一企一策”予以全方位扶持,打造成為(wei) 數字化轉型標杆企業(ye) 。每年開展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示範項目評選,到2023年底建成120個(ge) 數字化轉型示範項目。推動龍頭企業(ye) 爭(zheng) 取省級技術改造項目資金支持,按不超過設備購置金額的20%給予最高5000萬(wan) 元資助。鼓勵龍頭企業(ye) 申報世界經濟論壇“燈塔工廠”,每年認定一批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給予最高800萬(wan) 元獎勵。鼓勵龍頭企業(ye) 圍繞生產(chan) 製造全流程,分環節嵌入ERP(企業(ye) 資源計劃管理)、MES(製造執行管理)、SRM(供應商管理)、CRM(客戶管理)等數字化係統,實現龍頭企業(ye) 全資源要素、全生產(chan) 鏈條、全產(chan) 品周期數字化閉環管理。率先支持新一代電子信息、高端裝備製造等行業(ye) 龍頭企業(ye) 深度挖掘“5G+工業(ye) 互聯網”應用場景,每年打造一批5G全連接項目,給予最高500萬(wan) 元獎勵。鼓勵數字化轉型成功的龍頭企業(ye) 建設場景化展廳,每年推出3條數字化轉型精品線路,定期組織本地企業(ye) 學習(xi) 交流。

  (二)提升“專(zhuan) 精特新”等重點企業(ye) 數字化應用能力。出台“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高質量發展專(zhuan) 項扶持政策,加大重點企業(ye) 數字化轉型政策支持力度,強化重點企業(ye) 加快轉型的信心和動力。依托市級數字化轉型谘詢平台,提供“一企一檔”評價(jia) 診斷方案,聯合國內(nei) 外優(you) 質數字化轉型服務商開展“一對一”的方向指引、規劃製訂、路徑選擇等服務。支持重點企業(ye) 在完成生產(chan) 設備自動化改造的基礎上,加大數字化設備采購力度,單個(ge) 項目按不超過投入金額的10%給予最高200萬(wan) 元資助。支持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chan) 品,對重點企業(ye) 數字化轉型資金投入、技術攻關(guan) 等提供融資支持。對獲得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稱號的最高給予100萬(wan) 元獎勵。支持轉型成功的重點企業(ye) 成立獨立法人的數字化轉型服務商,優(you) 先納入“軟企倍增計劃”。

  (三)推動中小型製造企業(ye) 數字化普及應用。根據省製定的“上雲(yun) 上平台”產(chan) 品目錄,重點支持新一代電子信息、高端裝備、食品飲料、紡織服裝鞋帽、家具等產(chan) 業(ye) 集群,開展中小企業(ye) “上雲(yun) 上平台”數字化普及。引導中小企業(ye) 爭(zheng) 取省上雲(yun) 上平台獎補,市財政對購買(mai) 重點服務商應用產(chan) 品的給予補助,已享受政府其他同類補助的除外。支持賦能中心、工業(ye) 互聯網平台等麵向研發設計、生產(chan) 製造、經營管理、市場營銷等全過程業(ye) 務需求,推出符合我市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需求的共性、通用、低成本係統解決(jue) 方案,加快推進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鼓勵中小企業(ye) 利用自動化生產(chan) 設備進行技術改造,單個(ge) 項目最高給予100萬(wan) 元資助。推動鏈主企業(ye) 牽頭搭建與(yu) 中小企業(ye) 深度互聯的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引導中小企業(ye) 融入行業(ye) 鏈主企業(ye) 供應鏈生態體(ti) 係。

  (四)合力降低優(you) 勢製造業(ye) 數字化改造成本。依托我市傳(chuan) 統製造產(chan) 業(ye) 優(you) 勢,通過數據采集、流程溯源、柔性生產(chan) 、協同管理、服務化延伸等,“一群一策”開展數字化轉型,提升全要素生產(chan) 效率,催生數字經濟新業(ye) 態、新模式。製定重點產(chan) 業(ye) 集群數字化轉型路線圖,構建多層次、立體(ti) 化、全覆蓋的製造業(ye) 數字化改造服務體(ti) 係,全力推動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賦能中心建設,每年每家最高給予1000萬(wan) 元的運營獎勵,並根據其服務本地製造業(ye) 企業(ye) 情況按營業(ye) 收入的最高70%給予獎勵。每年評選一批工業(ye) 互聯網示範項目,大力培育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服務企業(ye) ,對市內(nei) 獲國家工信部門認定為(wei) 跨行業(ye) 、跨領域工業(ye) 互聯網平台的,給予一次性最高800萬(wan) 元獎勵,獲國家級特色型、專(zhuan) 業(ye) 型工業(ye) 互聯網平台的,給予一次性最高500萬(wan) 元獎勵。對認定為(wei) 智能化改造項目的,按不超過設備、軟件和技術投入總額的20%給予單個(ge) 項目最高400萬(wan) 元資助。支持企業(ye) 加大兩(liang) 化融合投入,按不超過投入金額的20%給予最高150萬(wan) 元資助。

  (五)持續加快現代服務業(ye) 數字化升級步伐。加快實施服務業(ye) 數字賦能工程,推動住宿、餐飲、文化、教育等服務業(ye) 數字化升級。鼓勵企業(ye) 建設跨境電商獨立站,加快線上自主營銷渠道建設步伐,推動東(dong) 莞製造品牌出海、貨通全球。支持企業(ye) 建設數字化、智能化的跨境電商海外倉(cang) 網絡,對經國家和省認定的海外倉(cang) 給予一定的財政資助。加快生產(chan) 性服務業(ye) 數字化轉型,支持製造業(ye) 企業(ye) 向研發設計、定製生產(chan) 、共享製造、檢驗檢測、供應鏈管理、總集成總承包等環節延伸拓展,通過“產(chan) 品+服務”“製造+服務”等模式培育一批服務型製造示範項目,給予最高100萬(wan) 元獎勵。積極推廣“互聯網+工業(ye) 設計”,加快培育一批國家級、省級和市級工業(ye) 設計中心(工業(ye) 設計研究院),對獲認定為(wei) 國家級、省級和市級工業(ye) 設計中心(工業(ye) 設計研究院)的給予最高100萬(wan) 元獎勵。對企業(ye) 購買(mai) 用於(yu) 工業(ye) 設計的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設備設施、專(zhuan) 業(ye) 軟件等支出給予每年最高300萬(wan) 元資助。加快培育基於(yu) 互聯網的科技谘詢和研發服務新業(ye) 態,為(wei) 企業(ye) 提供成果對接、技術轉移、技術交易等服務。加快服務外包數字化轉型升級,爭(zheng) 創中國服務外包示範城市和省級數字服務出口基地,到2025年服務外包合同金額實現規模倍增。

  二、加快推動數字產(chan) 業(ye) 化

  (六)領跑發展新一代電子信息等關(guan) 鍵優(you) 勢產(chan) 業(ye) 。發揮兩(liang) 大國家級先進產(chan) 業(ye) 集群優(you) 勢,大力發展新一代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和高端裝備製造產(chan) 業(ye) 等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大力推進新一代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鏈強鏈補鏈,對入駐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基地、經認定符合條件的企業(ye) ,自投產(chan) 年度起,連續三年按當年地方經濟貢獻的100%給予獎勵。支持射頻芯片、中高頻器件等5G核心設備、核心器件在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基地研發生產(chan) ,對符合條件的單款產(chan) 品按不超過當年銷售額10%給予最高500萬(wan) 元獎勵。支持引進培育工業(ye) 機器人、高端數控機床等龍頭企業(ye) ,對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基地內(nei) 重點項目按基建投入、裝修及購置設備的一定比例給予最高1000萬(wan) 元獎勵。支持首台(套)重點技術裝備推廣應用,獲認定的按不超過當年度單台(套)產(chan) 品銷售額的15%給予最高800萬(wan) 元獎勵,對擁有核心關(guan) 鍵技術的、具有重大戰略和示範推廣意義(yi) 的給予最高1000萬(wan) 元獎勵。支持數字經濟關(guan) 鍵優(you) 勢企業(ye) 增資擴產(chan) ,經認定為(wei) 重點項目的,地方經濟貢獻標準可按各鎮街(園區)的基準線規定予以適當調整。

  (七)加快布局半導體(ti) 及集成電路、基礎電子元器件等核心先導產(chan) 業(ye) 。鞏固襯底材料和外延優(you) 勢,積極發展模組和器件製造,加快國家第三代半導體(ti) 技術創新中心(東(dong) 莞分中心)、廣東(dong) 光大第三代半導體(ti) 科研製造中心等項目建設,支持第三代半導體(ti) 龍頭企業(ye) 快速發展。大力發展晶圓級封裝、係統級封裝、扇出型封裝、三維封裝等先進工藝,支持封測領域優(you) 勢企業(ye) 建設先進封測生產(chan) 線。研究製定半導體(ti) 及集成電路產(chan) 業(ye) 發展行動計劃及配套政策,明確產(chan) 業(ye) 發展重點,推動重大項目建設,對公共服務平台、創新平台,以及集成電路企業(ye) 流片、IP授權或購置、EDA工具購買(mai) 及升級等費用予以支持。全力爭(zheng) 取省級半導體(ti) 及集成電路產(chan) 業(ye) 投資專(zhuan) 項子基金落戶東(dong) 莞。推動電子元器件及其配套材料和設備儀(yi) 器企業(ye) 、整機企業(ye) 加強聯動,共同開展產(chan) 品研製,在智能終端、工業(ye) 互聯網和數據中心等行業(ye) 加快新型電子元器件的產(chan) 業(ye) 化應用。健全招商引資和增資擴產(chan) 事前評估體(ti) 係,對經評估有重大牽引作用的前沿產(chan) 業(ye) 項目分類提供空間保障、資金補助等。

  (八)做大做強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ye) 等融合發展產(chan) 業(ye) 。梳理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供給薄弱環節,製定重點目標企業(ye) 清單,引進培育一批國內(nei) 外優(you) 秀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企業(ye) 。對中國軟件百強企業(ye) 等龍頭企業(ye) 在莞新設區域型總部、職能型總部的,根據規模和貢獻給予最高1億(yi) 元獎勵,對符合條件的企業(ye) 在莞新設獨立法人企業(ye) 或將在莞分公司轉設為(wei) 子公司的,按年度經濟貢獻地方留成增量的80%給予獎勵。推動本地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企業(ye) 做大做強,對符合條件的分別給予最高100萬(wan) 元上規模獎勵和500萬(wan) 元營收增量獎勵。鼓勵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企業(ye) 進駐市級數字產(chan) 業(ye) 集聚試點園區,對入駐企業(ye) 連續三年給予租金補貼和經濟貢獻增量獎勵。支持市內(nei) 企業(ye) 開展國家信息技術服務標準(ITSS)、軟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I)等國際國內(nei) 資質認定,對通過認定的給予補助,每個(ge) 企業(ye) 最多可申報3個(ge) 認證項目,每個(ge) 項目最高補助50萬(wan) 元。

  (九)培育發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加快製定大數據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集中力量引進落地一批數據清洗、數據分析、數據可視化等龍頭企業(ye) 和重大項目。每年圍繞十大智慧工程領域由交通、醫療、教育、環保、應急、建築等行業(ye) 主管部門遴選並發布不少於(yu) 30個(ge) 大數據應用場景需求清單,推動數字經濟優(you) 質項目和創新技術加速對接落地。出台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行動方案,建設市大數據融通和交易平台,探索開展數據經紀人資格認證、數據資產(chan) 憑證應用。開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核心技術攻關(guan) ,建設東(dong) 莞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技術研究院,引導企業(ye) 加強產(chan) 學研合作,積極引進與(yu) 培養(yang) 人工智能人才團隊,推動人工智能核心產(chan) 業(ye) 規模到2022年底、2025年底分別超150億(yi) 元、300億(yi) 元。加快推動機器視覺產(chan) 業(ye) 發展,搭建開源社區,舉(ju) 辦產(chan) 業(ye) 創新高峰論壇,加強高精度成像技術、高端工業(ye) 鏡頭、3D視覺技術、智慧視覺底層算法等軟硬件攻關(guan) ,推動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在細分領域率先取得突破。

  三、夯實數字經濟發展基礎

  (十)優(you) 先保障數字經濟重點平台載體(ti) 建設空間。實施連片白地統籌、產(chan) 業(ye) 空間更新、低效用地處置三大行動,加強市級統籌產(chan) 業(ye) 單元管控,力爭(zheng) 三年內(nei) 整備4片2000畝(mu) 以上、6片700畝(mu) 以上連片土地和一批連片標準地,招引一批數字經濟領域投資30億(yi) 元以上重大產(chan) 業(ye) 項目。新增用地指標優(you) 先滿足數字經濟重大產(chan) 業(ye) 項目用地需求,確保應保盡保、快批快供。全力推動“工改工”三年行動計劃,優(you) 先保障數字經濟增資擴產(chan) 項目落地。用好已統籌的100萬(wan) 平方米高品質低成本空間,遴選引進一批數字經濟領域輕資產(chan) 、高成長企業(ye) ,入駐低成本空間的給予3年場地租金減半至全免補貼。連續兩(liang) 年每年安排2000萬(wan) 元支持市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ye) 集聚區建設,重點支持市級數字產(chan) 業(ye) 集聚試點園區開展服務體(ti) 係建設,麵向重點企業(ye) 提供展覽、培訓、招商等公共服務。規劃建設一批數字經濟產(chan) 業(ye) 園區,引導產(chan) 業(ye) 園區主題化發展,項目符合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政策分割轉讓條件的,分割轉讓的產(chan) 業(ye) 用房由核心配套企業(ye) 優(you) 先受讓。推動鎮村工業(ye) 園對消防設施、安防設施、停車設施、能耗監控等進行智慧化改造。由市級主管部門牽頭製定智慧園區建設導則和改造標準,並在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基地率先推廣。

  (十一)加快建設新型數字基礎設施。適度超前開展5G獨立組網(SA)建設,推動5G專(zhuan) 網實現重點行業(ye) 、重點區域深度覆蓋,到2023年建成5G基站2萬(wan) 座、窄帶物聯網基站7000座。持續推進城市骨幹網絡關(guan) 鍵節點擴容升級,加快第5代固定千兆網(F5G)、互聯網協議第六版(IPv6)技術的應用與(yu) 普及,到2025年實現產(chan) 業(ye) 園區千兆接入能力和商務樓宇萬(wan) 兆接入能力全覆蓋。加快建設5G+自動駕駛、無人機、無人車、無人船等試驗場地,構建人車路雲(yun) 一體(ti) 化數字係統。積極參與(yu) 一體(ti) 化大數據中心體(ti) 係建設,建立數據中心監測和評估機製,對不符合能評要求的數據中心實行遷移、關(guan) 停。合理布局邊緣計算數據中心(節點),引導數據中心開展雲(yun) 計算等增值業(ye) 務,推動全市數據業(ye) 務從(cong) 存儲(chu) 型向計算型轉變。加快建設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東(dong) 莞分中心,加強推廣應用,賦能東(dong) 莞先進製造,到2023年在大數據、大健康、人工智能、工業(ye) 建模等行業(ye) 落地10個(ge) 以上應用案例。完善工業(ye) 互聯網數據基礎設施布局,到2023年底建成工業(ye) 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3個(ge) 以上。構建工業(ye) 互聯網安全監測體(ti) 係,健全數據安全管理機製和技術規範,實施工業(ye) 互聯網企業(ye) 網絡安全分類分級管理和貫標行動,鼓勵行業(ye) 龍頭企業(ye) 、協會(hui) 機構等共建網絡數據安全防護平台。

  (十二)加快集聚高層次專(zhuan) 業(ye) 化數字人才。實施新一輪“十百千萬(wan) 百萬(wan) ”人才工程,完善人才地圖中的數字人才圖層,積極引進數字產(chan) 業(ye) 高層次人才。支持數字特色人才來莞創業(ye) 就業(ye) ,符合條件的給予2000萬(wan) 元創業(ye) 類免抵押、免擔保信用貸款,給予個(ge) 人所得稅按地方留成部分100%的標準獎勵。加快推進市屬租賃住房籌集工作,為(wei) 符合條件的新抵莞數字人才提供住房優(you) 惠服務。完善數字人才綜合服務,為(wei) 符合條件的數字人才優(you) 先辦理優(you) 才卡。加大數字人才子女入學保障,教育部門憑優(you) 才卡等相關(guan) 人才證件安排人才子女入讀義(yi) 務教育學校,並在報考普通高中時享受本市戶籍同等待遇;對年營業(ye) 收入1億(yi) 元以上的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企業(ye) ,由市教育部門協調企業(ye) 所屬鎮街(園區)給予1個(ge) 義(yi) 務教育入學指標保障。納入“倍增計劃”的,按規定給予最高6個(ge) 入學指標。大力推進“數字工匠”培訓,用好各類培訓平台和培訓資源,加快建成一支既熟悉生產(chan) 製造又懂得數字技術的複合型產(chan) 業(ye) 人才隊伍。建設數字人才就業(ye) 平台,每年組織企業(ye) 赴數字人才富集的城市、高校開展專(zhuan) 項人才引進活動,實現人才供需精準對接。

  (十三)加快提高數字技術自主研發能力。支持龍頭企業(ye) 牽頭建設工業(ye) 軟件攻關(guan) 基地和創新中心,鼓勵保險企業(ye) 出台首版次工業(ye) 軟件質量安全責任險等產(chan) 品,對首版次工業(ye) 軟件按項目研發給予資助,加快推進工業(ye) 軟件技術攻關(guan) 和試點應用推廣。支持組建創新聯合體(ti) 開展集中攻關(guan) ,加快突破5G射頻濾波器、閃存、圖像傳(chuan) 感器等關(guan) 鍵技術,符合條件的給予最高500萬(wan) 元資助。引導企業(ye) 加大數字技術研發投入,對研發投入年度增量超過100萬(wan) 元的每年給予最高100萬(wan) 元補助。大力實施企業(ye) 研發機構提升計劃,對符合條件並評估優(you) 秀的企業(ye) 研發機構給予最高100萬(wan) 元獎勵。加大數字經濟創新型企業(ye) 培育力度,對符合條件的企業(ye) 給予最高3萬(wan) 元高企認定獎勵、50萬(wan) 元高企晉級獎勵和100萬(wan) 元創新型企業(ye) 研發投入補助。用好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基礎科研優(you) 勢,在先進材料、精密儀(yi) 器設備、核心零部件等領域孵化培育一批“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支持大科學裝置、省實驗室、高水平大學與(yu) 企業(ye) 加強數字技術創新合作,在科研團隊、技術平台、儀(yi) 器設備、學科建設等方麵提供支撐。

  (十四)鼓勵引導產(chan) 業(ye) 基金加大數字經濟領域投資。市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引導基金統籌安排不少於(yu) 30億(yi) 元用於(yu) 發展數字經濟,加強與(yu) 數字經濟領域優(you) 質產(chan) 業(ye) 資本的合作,鼓勵各類型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通過設立市場化子基金、專(zhuan) 項子基金、項目直投等方式支持新一代電子信息、半導體(ti) 及集成電路、人工智能、工業(ye) 互聯網、機器人等重大產(chan) 業(ye) 項目集聚發展。引導龍頭企業(ye) 產(chan) 業(ye) 基金和其他各類社會(hui) 資本積極支持東(dong) 莞數字經濟發展,對龍頭企業(ye) 並購引進高成長性數字經濟企業(ye) 的給予最高2000萬(wan) 元資助。對實現上市、掛牌的企業(ye) ,上市前一次性獎勵300萬(wan) 元,上市後首發融資最高獎勵600萬(wan) 元。支持金融機構根據雲(yun) 服務使用量、智能化設備和數字化改造投入等提供雲(yun) 量貸、數字貸等創新金融服務,擴大風險補償(chang) 白名單範圍,對符合條件的企業(ye) 按照相關(guan) 規定給予風險分擔。鼓勵企業(ye) 通過融資租賃直租方式購入設備,符合條件的按不超過融資租賃合同融資額的5%給予一年期貼息,單個(ge) 企業(ye) 每年列入貼息的融資額不高於(yu) 1500萬(wan) 元。

  (十五)營造良好數字經濟發展環境。成立市數字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由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負責統籌全市數字經濟發展專(zhuan) 項規劃、年度工作計劃編製,協調解決(jue) 工作推進中遇到的重大問題,由市工業(ye) 和信息化部門負責領導小組日常工作。各鎮街(園區)要參照市一級的組織架構,成立鎮級數字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推動工作落實。深入推進數字政府改革建設,推動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市域治理“一網統管”、政府運行“一網協同”,培育健康開放的數字產(chan) 業(ye) 生態,為(wei) 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加快數字交通、數字水務、數字能源建設,推進市屬國有企業(ye) 數字化轉型。大力引入一批國際性、高規格、實效強的數字經濟主題展會(hui) ,定期組織舉(ju) 辦具有行業(ye) 重要影響力的數字經濟論壇和大賽活動,努力爭(zheng) 取國家級數字經濟活動在莞舉(ju) 辦。加快成立數字化轉型谘詢機構庫,加強前瞻性、戰略性問題研究,為(wei) 重大問題、重點項目決(jue) 策提供智力支撐。以開展全國數字經濟統計監測試點為(wei) 契機,明確數字經濟統計範圍,創新統計調查方法,構建符合東(dong) 莞特點、反映數字經濟發展情況的統計監測機製,更好地服務和推動全市數字經濟發展。

  本政策自印發之日起正式實施,有效期3年。各鎮街(園區)結合實際,研究出台發展數字經濟的配套政策,合力推動全市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政策原鏈接:https://im.dg.gov.cn/gkmlpt/content/3/3712/post_3712851.html#361

CMMI文章推薦
熱門資質推薦
最新熱門政策
常見問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