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体育官网登录

如何跳出CMMI的評估陷阱?

2021-11-01
瀏覽次數:次
返回列表
如何跳出CMMI的評估陷阱?

在CMMI主任評估師圈子裏有個(ge) 讓大家一直頭疼的問題:如果一個(ge) 組織既要CMMI的級別但又不願意做一些模型中對自己無價(jia) 值的實踐時,該怎麽(me) 辦?幾乎所有評估師的傾(qing) 向是:如果你要級別證書(shu) ,不得不做一些對組織無價(jia) 值的事情是必須跳進去的評估陷阱。 沒有所謂的CMMI陷阱!借2.0的東(dong) 風,讓CMMI真正變成價(jia) 值驅動器,讓CMMI落地有聲!

一位我認識多年資曆頗深的CMMI評估師是這樣說的,“當你決(jue) 定要追逐成熟度級別時,你已經沒有選擇了,會(hui) 導入並實施一些對組織無價(jia) 值的實踐。在這種情況下,你會(hui) 定義(yi) 一些不會(hui) 帶來業(ye) 務價(jia) 值的過程,它們(men) 唯一目的就是為(wei) 評估提供一些文檔證據。”

我一直不太能接受這個(ge) 論調,總感覺它有點在鼓勵評估變成遊戲,也很難想象這些過程在沒有參加評估的項目裏會(hui) 被使用。逼著一群高智商的人做無價(jia) 值的事情,不應該是Humphrey的初衷。 如何正確打開CMMI開發模型?它給出的是產(chan) 品開發全過程的重要考慮點以及提升過程能力的通道,模型中的每一條實踐都有其目的:或者要規避一些潛在問題,或者要強化一些對實現高效、高質量開發有意義(yi) 的活動。由於(yu) 各個(ge) 組織有不同的場景,在建立實現這些目的的過程時,一定會(hui) 有性價(jia) 比的考慮,很有可能有些要規避的問題在某個(ge) 組織內(nei) 不是大問題,而有些強化活動同樣意義(yi) 也不是很大,如果評估組不能很好的區分模型要求(意圖和價(jia) 值)和實施選擇,帶著一套預期的“實踐做法”參加評估,就會(hui) 掉入了CMMI的評估陷阱,逼著企業(ye) 披上兩(liang) 張皮。

這真的是個(ge) 跳不出來的CMMI評估陷阱嗎?我不這麽(me) 認為(wei) 。當年Humphrey規定的,今天我們(men) 還在遵循的一條評估準則是:評估準備階段評估組必須充分了解評估組織的context(場景),其目的就是要理解組織的特殊性,理解一些特殊做法的合理性,從(cong) 而完成一場有價(jia) 值的評估。這就是說,因為(wei) 場景不同,同樣一條實踐意圖的實現方式是可以多種多樣的。

從(cong) 我開始做CMM評估師開始,就一直努力摸索破解這個(ge) 評估陷阱之法。這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20年的時間也積累了一些思路。

如何跳出CMMI的評估陷阱?(圖1)

首先,真正理解模型中實踐的意圖價(jia) 值是基礎,確定這個(ge) 意圖價(jia) 值在具體(ti) 企業(ye) 中的體(ti) 現則需要站在他們(men) 角度看問題,隻有這樣才能對無明顯價(jia) 值實踐找出替代實踐。

比如說,一些CMMI五級的對日外包組織,他們(men) 的項目範圍僅(jin) 僅(jin) 是V模型的下半身,團隊隻和日方技術團隊溝通,工作範圍可能僅(jin) 覆蓋詳細設計到單體(ti) -部件測試,他們(men) 沒有機會(hui) 麵對真正用戶或客戶。那麽(me) 我們(men) 如何實施RDM中操作場景的要求呢(RDM3.2)?如何確認需求在目標環境下實現客戶要求呢(RDM3.7)?顯然用傳(chuan) 統僵化模式的話,我們(men) 隻能跳入CMMI評估陷阱了,做一些脫離場景的評估怪事了。但是如果我們(men) 真正理解3.2和3.7的意圖,真正理解外包場景,那麽(me) 找出價(jia) 值的替代做法也不是一件難事。比如可以通過Q&A確保團隊理解日方提出的輸入,同時讓日方明確確認我們(men) 的編程、測試思路。成熟的日本客戶往往也會(hui) 要求你這樣做,這些替代做法形成的過程既有價(jia) 值,也實現了RDM相關(guan) 實踐在外包場景的目的。

兩(liang) 年多前寫(xie) 了一篇文章,題目是“Formalizing Informality——非法的存在也可以合理合法!”我自認為(wei) 那是最重要的一篇CMMI的文章,卻沒有什麽(me) 反響。 而最近寫(xie) 的一篇風清揚的CMMI的文章,也想表達類似的意思,抄錄其中一段如下:

“以需求為(wei) 例,它是讓眾(zhong) 多軟件組織頭疼的問題,CMMI給出了14條實踐幫助大家破解需求難題。但是不同的項目有不同需求問題,隨便舉(ju) 幾個(ge) 場景:一些研發項目需求十分模糊,連客戶也說不出個(ge) 道道;有些升級項目需求則包含了客戶、開發一致認為(wei) 應該完善之處,所以十分明確;有些對日外包項目需求就是一些描述清晰的任務包;有些新技術、新領域(如環保)的項目客戶根本不熟悉,也不知道如何引入;有些財大氣粗、但不了解技術局限的客戶對需求會(hui) 獅子大開口;有些項目跨越多產(chan) 品,牽扯多接口,多團隊;有些項目僅(jin) 覆蓋單係統、單團隊。如果做個(ge) 問題接龍遊戲,相信我們(men) 可以玩幾個(ge) 小時。

那麽(me) 如何用CMMI給出的14條破解之術呢?顯然大而空的標準會(hui) 處處碰壁,最終一定是評估花瓶項目的點綴,不參加評估的項目會(hui) 各行其是。以風清揚之“道”模式打開:先了解14條實踐覆蓋的點;逐步悟出其中之意,經驗決(jue) 定悟性;根據具體(ti) 場景,不拘泥固有模式,當繁則繁,當簡則簡,當無則無,當變則變,無有固有,隨機應變,時刻抓住重點,見招拆招,在約束範圍內(nei) ,爭(zheng) 取最大價(jia) 值。

所以學習(xi) CMMI也應由繁入簡,最終隻存其意。當然做到這一點,需要不斷的實踐,需要謙遜的請教,需要發揮自己的悟性,需要一點創新的精神。每家IT組織都有自己的痛點,每個(ge) 項目都有不同的場景,每個(ge) 具體(ti) 成功的CMMI落地都有其獨特之處,CMMI應用之妙,必然是無招勝有招。麵對幾百條實踐,我們(men) 這些CMMI傳(chuan) 播者更應該從(cong) “器”悟“道”,方得精髓。”

我觀察到不少CMMI評估組沒有真正理解一些重要的評估規則,比如,五級評估不是所有項目都要做到五級;不是有一些弱項實踐要求就一定沒有實現,我們(men) 還要看在評估場景下,弱項帶來的危害是否比較大。這裏我也呼籲下CMMI研究院,更加明確模型覆蓋要求,鼓勵CMMI的用戶追逐價(jia) 值,do more with less, 遠離CMMI評估陷阱。

不論是當年的SEI還是今天的CMMI研究院,都是非常鼓勵評估創新的。2004年SEI還沒有推出服務模型。雷神一個(ge) 提供技術服務的子公司組織希望達到CMMI三級,其場景和開發模型相差甚遠,我們(men) 當時做了極為(wei) 大膽的替代,甚至修改了部分PA描述,SEI對我們(men) 的做法極為(wei) 支持,不僅(jin) 審核通過了我們(men) 的評估結果,還將其作為(wei) 一個(ge) CMMI應用案例,後來的服務模型也參考了我們(men) 一些實踐。

2017年,我們(men) 在國內(nei) 一次四級改進評估中,跳出了傳(chuan) 統過程性能模型的做法,大膽嚐試了全新的思路,並在研究院年會(hui) 上做了分享,研究院的後續反饋讓我備受鼓舞和感動。

沒有所謂的CMMI陷阱!借2.0的東(dong) 風,讓CMMI真正變成價(jia) 值驅動器,讓CMMI落地有聲!

此文轉載自老從(cong) 講桌

編輯:陳吉美
審核:胡相富

CMMI文章推薦
熱門資質推薦
最新熱門政策
常見問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