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体育官网登录
如何製定和應用CMMI評估中的性能報告?
從(cong) CMMI 2.0版本開始,要求執行CMMI基準評估 (Benchmark Appraisal)、維持性評估(Sustainment Appraisal) 以及行動計劃複評 (Action Plan Reappraisal, APR) 時,評估組要製定一份組織的性能報告,基於(yu) 目標和度量數據,描述組織單元在過去的一個(ge) 改進周期內(nei) 的實際改進成果,並與(yu) CMMI評估報告等一並交付給組織評估發起人。這份基於(yu) 目標和度量結果的評估輸出,對組織都非常有價(jia) 值。
首先,從(cong) CMMI評估的產(chan) 出來看,性能報告與(yu) CMMI評估報告一起,給Sponsor一個(ge) 關(guan) 於(yu) 組織的改進成果的更加全麵的描述。
CMMI評估報告,是從(cong) CMMI模型出發,對每一條適用實踐域/實踐的目標 (Intent)和價(jia) 值 (Value)在組織實際的流程實施中的滿足情況進行判斷,識別出相應的強項、弱項和改進機會(hui) ,並得出成熟度級別/能力度級別的結果。它強調的是模型要求的覆蓋。
性能報告,則是從(cong) 組織的角度出發的:即組織及其發起人所關(guan) 心的商業(ye) 目標以及過程性能目標,在過去的改進周期中進展和結果如何。性能報告關(guan) 注組織實際的改進成果,即改進是否帶來了預期的結果。
兩(liang) 份報告是顯然是關(guan) 聯的。性能報告是回答CMMI模型中的Intent和Value是否達成的最好佐證。
舉(ju) 個(ge) 例子,同行評審(Peer Review,PR)實踐域的Intent是通過作者的同行或主題專(zhuan) 家的評審,發現並解決(jue) 工作產(chan) 品的問題;而獲得的Value,是通過盡早的發現問題和缺陷,降低成本和減少返工。若CMMI評估中認為(wei) 組織的同行評審過程實現了PR實踐域的Intent和Value,則我們(men) 可以理解為(wei) 組織對工作產(chan) 品的同行評審過程中發現問題的能力應該不錯。這應該表現為(wei) 高價(jia) 值的評審缺陷密度維持在比較高的水平,或者更直接的體(ti) 現在這些工作產(chan) 品的缺陷截留率應該能維持較高水平,這是滿足Intent的表現;同時,組織的開發流程下遊的返工成本和總質量成本(Cost of Quality)等相關(guan) 的指標應該得到改善,以及返工減少帶來的按時交付能力的提高等業(ye) 務層麵的獲益,這些都應該在性能報告中體(ti) 現出來。當然,這要看同行評審在這一周期的改進中的貢獻是否顯著,因為(wei) 性能報告並不一定要匯報所有的過程改進項。但總的來說,兩(liang) 份報告應該是互相佐證的,給讀者(例如Sponsor)一個(ge) 更完整的圖景。
另外,在完成性能報告的過程中,評估組會(hui) 有機會(hui) 回顧性能報告和評估發現之間的匹配程度(特別是評估組在填寫(xie) 性能報告中的最後兩(liang) 列的內(nei) 容時,需要描述和CMMI模型實踐和評估發現的關(guan) 係)。理論上,性能報告上做了明確描述的改進成就或者問題,應該在評估報告中都以比較顯著的方式得到體(ti) 現(例如強項或弱項);反過來如果評估報告中的很多發現(強項、弱項和改進機會(hui) ),都無法與(yu) 性能報告的內(nei) 容進行關(guan) 聯的話,那要麽(me) 就是性能報告沒寫(xie) 好,要麽(me) 就是評估過程和及其發現沒有很好的聚焦於(yu) 組織關(guan) 心的領域和目標,也有可能是組織的過程改進投入和組織的需求和目標的確存在不一致,無論那種情況,都是值得注意的。
其次,性能報告還是組織一份很直觀的以數據驅動的性能改進計劃和跟蹤工具。例如,性能報告可以這麽(me) 使用:
1.計劃階段,列出組織的業(ye) 務和性能目標和目標值、當前的過程性能水平、與(yu) 目標水平的差異、改進切入點(改進點和措施)及依據、重要的基礎保障條件,以及目標進度的檢查點等。
2.改進過程中,在階段節點記錄改進成果,包括關(guan) 鍵過程性能指標的改善和商業(ye) 獲益,並分析原因,對性能報告進行持續的維護。
3.在改進周期結束,進行階段性的評估(如CMMI評估)時,由獨立第三方的評估團隊對改進成果和相關(guan) 數據進行驗證和評價(jia) ,結合CMMI評估報告,給Sponsor一個(ge) 全麵的評價(jia) 結果。
那麽(me) 怎樣製定性能報告呢?
性能報告需要比較多的數據和信息,而且這些數據和信息之間的關(guan) 聯十分緊密,所以性能報告應該盡早準備,實際上最好的方式就是向上麵所說的,在年度改進的初始就開始,逐步按照改進的目標計劃、跟蹤、階段總結等步驟伴隨著過程改進進行維護。在評估節點,組織可以直接將這份性能報告提供給評估組進行補充、驗證和確認。如果不能做到這樣,至少也應該在評估計劃開始的時候,就著手進行相關(guan) 信息和數據的整理和收集,在現場評估階段進行驗證、完善和交付。
性能報告應由評估組製定,但確實需要組織協助並提供所需的信息和數據,以及進行必要的討論。那麽(me) 組織會(hui) 因為(wei) 性能報告這一要求而需要大量額外的投入嗎?答案是不會(hui) 的。因為(wei) 製定性能報告所需的數據和信息,按照CMMI模型能力域(Capability Area)“Improve the performance"中的MPM/PCM/PAD,以及GOV/II等實踐域的要求,組織應該已經具備了,否則這些實踐域的目標和價(jia) 值是否能夠得到滿足就值得商榷了。所以,除了有限的數據收集和整理之外,沒有明顯的額外工作量,基本上和評估證據的準備工作相當(實際上評估師可以選擇采取將此任務分派給負責MPM實踐域的評估小組)。如果組織采用上述的建議,將性能報告作為(wei) 整個(ge) 改進過程的一個(ge) 計劃和監控工具的話,那麽(me) 基本不需要花費額外的工作。
性能報告是CMMI 2.0真正轉向能力和性能改進模型的最重要的舉(ju) 措和具體(ti) 體(ti) 現之一。雖然隻在CMMI評估階段對評估組作出性能報告的交付要求,但卻能很好地“拉動”組織在整個(ge) 改進周期中使用商業(ye) 和性能目標驅動的過程改進的實踐,並且促進基於(yu) 數據和事實的決(jue) 策文化,的確是CMMI改進和評估方法論的一個(ge) 很大的進步。
此文章轉載自公眾(zhong) 號《CMMI研究院》
了解更多CMMI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