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体育官网登录
河南省鄭州市關於兩化融合的政策通知-米兰体育全站
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關(guan) 於(yu) 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產(chan) 業(ye) 發展的 實施意見 鄭政辦〔2022〕55號
各開發區管委會(hui) ,各區縣(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門,各有關(guan) 單位:
為(wei) 進一步培育做大新一代信息技術產(chan) 業(ye) ,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製造業(ye) 融合發展,經市政府同意,特製定本意見。
一、基本情況
我市高度重視新一代信息技術產(chan) 業(ye) 發展,堅持規劃引導,聚焦重點領域,加快項目建設,加快產(chan) 業(ye) 升級,初步形成了“三基地”(以鄭州航空港區為(wei) 主的智能終端生產(chan) 基地、以鄭州高新區為(wei) 主的智能傳(chuan) 感器產(chan) 業(ye) 基地、以金水區為(wei) 主的網絡安全產(chan) 業(ye) 基地)、“多園區”的產(chan) 業(ye) 集群發展新格局。鄭州富士康集團已成為(wei) 全球最大的蘋果手機生產(chan) 基地,鄭州航空港區智能終端(手機)產(chan) 業(ye) 園已集聚200餘(yu) 個(ge) 智能終端企業(ye) (項目),初步形成了“整機+配套+核心零組件”的智能終端(手機)產(chan) 業(ye) 鏈。河南長城、浪潮計算機、紫光計算機、超聚變公司等龍頭企業(ye) 先後落地鄭州,形成了計算終端產(chan) 業(ye) 集聚效應。中國(鄭州)智能傳(chuan) 感穀加快建設,連續三年成功舉(ju) 辦世界傳(chuan) 感器大會(hui) ,塑造了智能傳(chuan) 感器鄭州符號。累計建成5G基站2.5萬(wan) 個(ge) ,實現了鄉(xiang) 鎮以上和農(nong) 村熱點區域的5G網絡全覆蓋,在智能製造、自動駕駛、智慧醫療等領域打造了一批5G典型應用場景。2021年全市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工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23.9%,高於(yu) 全市工業(ye) 平均增速13.5個(ge) 百分點,對全市工業(ye) 的貢獻率達到71.3%,為(wei) 工業(ye) 增長作出了突出貢獻。
二、總體(ti) 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圍繞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範區,錨定“兩(liang) 個(ge) 確保”,推進“三標”活動,落實“十大戰略”,堅持“強鏈條、強體(ti) 係、強基礎”,按照“做強智能終端、智能傳(chuan) 感器、網絡安全、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等優(you) 勢領域,做大工業(ye) 互聯網、5G、新型顯示、集成電路等新興(xing) 領域”的總體(ti) 思路,強化產(chan) 業(ye) 培育,加快項目建設,促進融合應用,構建產(chan) 業(ye) 生態,全麵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努力把鄭州打造成為(wei) 世界級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製造基地、全球重要的智能終端(手機)產(chan) 業(ye) 基地,為(wei) 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打造更高水平的高質量發展區域增長極提供產(chan) 業(ye) 支撐。
(二)發展目標
產(chan) 業(ye) 規模穩步提升。著力打造產(chan) 業(ye) 鏈較為(wei) 完整、特色優(you) 勢更加明顯、在全國具有較強競爭(zheng) 力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chan) 業(ye) 基地,培育一批具備國際競爭(zheng) 力和品牌影響力的行業(ye) 領軍(jun) 企業(ye) ,到2025年,力爭(zheng) 培育主營業(ye) 務收入超百億(yi) 元的企業(ye) 5家,具有核心競爭(zheng) 力的優(you) 勢企業(ye) 100家,形成8000億(yi) 級新一代信息技術產(chan) 業(ye) 集群。
創新能力顯著提高。新一代信息技術產(chan) 業(ye) 創新體(ti) 係逐步完善,重點領域和關(guan) 鍵技術取得突破。積極培育智能終端、網絡安全、智能傳(chuan) 感器、5G等產(chan) 業(ye) 的製造業(ye) 創新中心、研發中試平台、產(chan) 業(ye) 研究院。到2025年,力爭(zheng) 在重點領域建設20家以上行業(ye) 創新平台(研發機構),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產(chan) 業(ye) 邁向價(jia) 值鏈中高端。
融合應用特色鮮明。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重點領域應用的示範效應和輻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以智慧城市、智能製造、智慧交通、智慧醫療等為(wei) 引領,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應用場景,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創新應用良好生態,鄭州市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達到國內(nei) 領先水平。到2025年,基本建成開放共建共享的工業(ye) 互聯網平台體(ti) 係,力爭(zheng) 帶動全市10萬(wan) 家企業(ye) 上雲(yun) 上平台。
三、重點任務
聚焦智能終端、智能傳(chuan) 感器、5G、新型顯示、集成電路、工業(ye) 互聯網等重點領域,打造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和區域帶動力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chan) 業(ye) 生態圈。
(一)持續壯大智能終端產(chan) 業(ye)
按照“提升整機、補強研發、引進配套、拓展領域”的發展思路,以“整機製造+核心零組件+應用軟件設計”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為(wei) 方向,不斷拓展智能終端產(chan) 品體(ti) 係,著力形成智能終端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格局,建成全球重要的智能終端產(chan) 業(ye) 基地。
1.做強手機產(chan) 業(ye) 。依托鄭州航空港區、鄭州經開區、鄭東(dong) 新區,穩定提升智能手機產(chan) 能,重點發展智能終端(手機)整機,完善核心零組件、方案研發設計等配套產(chan) 業(ye) 鏈,引進產(chan) 業(ye) 鏈關(guan) 鍵配套企業(ye) (項目),逐步實現全產(chan) 業(ye) 鏈布局;建設智能終端(手機)產(chan) 業(ye) 園,加快引進國內(nei) 外知名品牌智能手機,引導企業(ye) 增加智能手機生產(chan) 比例,加快產(chan) 品創新、技術升級、效率提升,推動產(chan) 品向高端轉型。
2.培育計算終端。依托鄭州高新區、鄭州航空港區、鄭東(dong) 新區,積極引進服務器、PC終端、筆記本電腦等產(chan) 業(ye) 鏈企業(ye) ,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盡快形成有效產(chan) 能,努力打造千億(yi) 級計算終端產(chan) 業(ye) 基地。
3.新型智能終端。積極發展智能穿戴、智能視聽、智能車載、智能安防、智能醫療等新型智能終端產(chan) 品,重點引進4K/8K超高清液晶電視、超高清醫療顯示終端、車載顯示終端、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MR(混合現實)等重大項目,帶動超高清視頻設備、網絡傳(chuan) 輸設備、車載通訊和信息娛樂(le) 係統等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發展。
4.發展核心零組件配套。圍繞智能終端整機製造需求,著力引進攝像模組、屏組件、聲學器件、模具、存儲(chu) 設備等關(guan) 鍵零部件研發生產(chan) 項目,引導龍頭整機企業(ye) 在鄭州本地配套,提升產(chan) 業(ye) 鏈協同配套能力。
(二)加快發展智能傳(chuan) 感器產(chan) 業(ye)
按照“抓龍頭、鑄鏈條、促融合、強應用、建集群”的發展思路,圍繞中國(鄭州)智能傳(chuan) 感穀建設,加快平台建設,推動產(chan) 品升級,強化交流合作,推動智能傳(chuan) 感器材料、設備、設計、製造、封裝、測試、軟件算法、係統集成、示範應用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努力建設國內(nei) 領先、國際知名的智能傳(chuan) 感器研發生產(chan) 基地。
5.建設智能傳(chuan) 感穀。依托鄭州高新區,加快建設中國智能傳(chuan) 感穀啟動區,打造我市智能傳(chuan) 感器核心區,整合傳(chuan) 感器科技和產(chan) 業(ye) 資源,建設產(chan) 學研基地、企業(ye) 總部基地、雙創基地、檢測中心、展示中心等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配套,培育引進一批集設計、生產(chan) 、封測、應用等智能傳(chuan) 感器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相關(guan) 企業(ye) ,帶動孵化一批重大創新產(chan) 品和項目,形成智能傳(chuan) 感器產(chan) 業(ye) 集聚效應,打造中國(鄭州)智能傳(chuan) 感穀。
6.打造優(you) 勢產(chan) 品。發揮智能傳(chuan) 感器龍頭骨幹企業(ye) 的作用,重點發展環境監測傳(chuan) 感器、汽車傳(chuan) 感器、位置傳(chuan) 感器、儀(yi) 器儀(yi) 表傳(chuan) 感器、電力電網傳(chuan) 感器、農(nong) 業(ye) 氣象傳(chuan) 感器等係列名優(you) 產(chan) 品,著力突破新型敏感材料、測量和數據處理、信息傳(chuan) 輸等關(guan) 鍵技術,推動傳(chuan) 感器向高精度、低功耗、微型化、集成化、智能型升級,提高市場競爭(zheng) 力。
7.發展MEMS傳(chuan) 感器。加快建設MEMS傳(chuan) 感器中試平台,提供工藝設計研發、小批量生產(chan) 、設備驗證、檢測檢驗等服務,補齊產(chan) 業(ye) 鏈加工製造環節短板。增強MEMS傳(chuan) 感器研發、製造、封測能力,推動智能傳(chuan) 感器共性關(guan) 鍵技術創新與(yu) 轉化,建設河南省智能傳(chuan) 感器中試基地。引進國內(nei) 外MEMS傳(chuan) 感器生產(chan) 企業(ye) ,加速產(chan) 業(ye) 鏈優(you) 質資源快速聚集。
(三)積極培育5G產(chan) 業(ye)
按照“基礎先行、創新引領、示範應用、產(chan) 業(ye) 集聚”的發展思路,以終端製造為(wei) 基礎,以網絡安全為(wei) 特色,以試點示範為(wei) 先導,加快推動5G網絡建設和產(chan) 業(ye) 發展。
8.完善網絡基礎設施。加快推進5G網絡建設,加大公共資源開放力度,持續推進5G基站轉供電改造,以核心區域、典型應用場景等為(wei) 重點,提升5G網絡服務質量,實現鄉(xiang) 鎮以上和農(nong) 村熱點地區5G網絡深度覆蓋。
9.加快研發創新。鼓勵高等院校、研發機構與(yu) 5G企業(ye) 合作,開展5G智能終端、安全芯片、光模塊、微波器件和天線、測試技術和裝備等產(chan) 品研發。加快推動5G重點實驗室、5G技術創新中心建設,提升5G產(chan) 業(ye) 創新能力。
10.建設製造基地。依托鄭州高新區、鄭州航空港區、鄭州經開區、金水區、滎陽市,大力發展5G智能終端製造業(ye) ,加快發展微波天線、光纖光纜、光模塊、通信電源等通信設備製造,加快研發推廣5G安全芯片,大力發展矽材料、靶材等5G關(guan) 鍵材料,提升5G設備生產(chan) 製造配套能力。
11.拓展應用場景。圍繞5G+智慧城市、智能製造、自動駕駛、智慧醫療、智慧教育等重點領域,建設5G典型應用場景,培育示範標杆。組織參加“綻放杯”5G應用征集大賽,培育孵化創新技術和產(chan) 品,形成一批高水平5G應用典型案例。
(四)引進培育新型顯示產(chan) 業(ye)
按照“技術導入高端化、產(chan) 業(ye) 發展集群化”的發展思路,重點發展新型顯示、液晶麵板等基礎電子產(chan) 品,加大新型顯示麵板係列化產(chan) 品的開發力度,積極發展玻璃基板、彩色濾光片等上遊關(guan) 鍵材料,推動新型顯示和智能終端聯動發展,培育新型顯示產(chan) 業(ye) 集群。
12.推動新型顯示產(chan) 業(ye) 集群化發展。依托鄭州航空港區、鄭州經開區,重點引進擁有高世代TFT-LCD(薄膜晶體(ti) 管液晶顯示器)、AMOLED(主動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ti) )等核心技術的龍頭骨幹企業(ye) ,強化引進大尺寸OLED柔性顯示、8K超高清顯示、智能手機和平板液晶顯示麵板,深化液晶麵板在智能終端、平板電腦、車載終端、數字顯示等領域的應用。
13.加快形成產(chan) 業(ye) 配套。大力發展液晶材料、顯示用功能膜材料、彩色光刻膠、玻璃基板、拋光片、高純度靶材、驅動IC等關(guan) 鍵材料和配套產(chan) 品,形成TFT—LCD、AMOLED產(chan) 業(ye) 成套集成能力。
14.謀劃前沿新型顯示產(chan) 業(ye) 。提前布局大尺寸AMOLED麵板、中小尺寸AMOLED柔性折疊屏、LPD(激光顯示)麵板等產(chan) 業(ye) 化項目。積極引進新型顯示領軍(jun) 型創新團隊,加快推動LTPS(低溫多晶矽技術)、QLED(量子點)、Mini LED、Micro LED以及蒸餾和封裝關(guan) 鍵工藝突破和產(chan) 業(ye) 化。
(五)突破發展集成電路產(chan) 業(ye)
以集成電路封裝測試作為(wei) 突破口,培育壯大集成電路研發設計,適時發展特色集成電路製造,加強集成電路材料和設備配套,優(you) 化產(chan) 業(ye) 布局,壯大骨幹企業(ye) ,完善產(chan) 業(ye) 鏈條,著力引進一批龍頭企業(ye) ,建設一批重點項目,培養(yang) 一批專(zhuan) 業(ye) 人才,努力建設國內(nei) 新興(xing) 的集成電路產(chan) 業(ye) 基地。
15.積極發展集成電路封裝測試。以鄭州航空港區、新鄭市為(wei) 重點,圍繞智能終端、5G、北鬥等產(chan) 業(ye) ,布局集成電路封裝測試業(ye) ,加快建設鄭州航空港區集成電路產(chan) 業(ye) 園、新鄭市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園。
16.提升集成電路設計能力。以金水區、鄭州高新區、鄭州航空港區為(wei) 重點,圍繞國密安全芯片係列產(chan) 品,強化研發設計,做大安全芯片產(chan) 業(ye) 規模;積極推進MEMS傳(chuan) 感器芯片、人工智能芯片研發設計。
17.不斷完善產(chan) 業(ye) 鏈配套。加快發展設備、材料、柔性線路板等配套產(chan) 業(ye) ,引進培育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劃片機、矽材料、靶材料等關(guan) 鍵材料和設備企業(ye) 。瞄準國內(nei) 外集成電路龍頭企業(ye) 實施精準招商,力爭(zheng) 實現我市集成電路製造產(chan) 業(ye) 新的突破。
(六)大力發展工業(ye) 互聯網
加快發展工業(ye) 互聯網,完善工業(ye) 互聯網平台體(ti) 係、網絡體(ti) 係、服務體(ti) 係和創新體(ti) 係,推動互聯網與(yu) 先進製造業(ye) 深度融合發展。
18.建設工業(ye) 互聯網平台體(ti) 係。實施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培育行動,引進培育一批技術水平高、集成能力強、行業(ye) 應用廣的跨行業(ye) 、跨領域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帶動建設一批麵向重點行業(ye) 和區域的特色型工業(ye) 互聯網平台、麵向特定技術領域的專(zhuan) 業(ye) 型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打造以平台為(wei) 核心的生態圈。
19.建設工業(ye) 互聯網網絡體(ti) 係。鼓勵基礎電信企業(ye) 與(yu) 製造業(ye) 企業(ye) 深度合作,麵向重點行業(ye) 打造企業(ye) 內(nei) 網升級改造標杆,培育5G全連接工廠和“5G+工業(ye) 互聯網”應用場景。加快標識解析體(ti) 係建設,圍繞計量服務、現代食品、汽車與(yu) 裝備製造等特定行業(ye) 建設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打造基於(yu) 標識解析服務的產(chan) 品追溯、多源異構數據共享、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產(chan) 業(ye) 應用。
20.建設工業(ye) 互聯網服務體(ti) 係。開發和推廣平台化、組件化的工業(ye) 互聯網行業(ye) 係統解決(jue) 方案,提升平台應用服務水平。鼓勵工業(ye) 互聯網平台企業(ye) 、工業(ye) 企業(ye) 加快工業(ye) APP培育,深化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與(yu) 工業(ye) 知識、機理、經驗的集成創新,形成一批麵向不同工業(ye) 場景的工業(ye) 數據分析軟件與(yu) 係統。
21.建設工業(ye) 互聯網應用創新體(ti) 係。加快國家工業(ye) 互聯網應用創新推廣中心建設,整合智能製造和工業(ye) 互聯網平台等相關(guan) “政產(chan) 學研智金”資源。實施“萬(wan) 企上雲(yun) 上平台”專(zhuan) 項行動,定期組織企業(ye) “上雲(yun) 上平台”業(ye) 務培訓及典型案例推廣活動,推動工業(ye) 企業(ye) 將研發設計、生產(chan) 製造、運營管理等核心業(ye) 務向平台遷移,開展上雲(yun) 企業(ye) “星級”評定,拓展企業(ye) 上雲(yun) 深度。
四、支持政策
(一)支持企業(ye) 做大做強
1.加大龍頭企業(ye) 支持力度。對首次進入“中國電子信息企業(ye) 百強”的企業(ye) ,給予300萬(wan) 元的一次性獎勵。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財政局。
2.支持重點新興(xing) 領域加快發展。對入庫的規模以上電子信息關(guan) 鍵製造業(ye) 企業(ye) (傳(chuan) 感器、芯片、晶圓、麵板),以上年為(wei) 基數,主營業(ye) 務收入5000萬(wan) 元以上,每增長1個(ge) 百分點,獎勵5萬(wan) 元,單個(ge) 企業(ye) 每年最高不超過300萬(wan) 元。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財政局。
3.支持企業(ye) 總部基地建設。對全球500強、全國電子信息百強、全國工業(ye) 互聯網雙跨平台、國內(nei) 外主板上市新一代信息技術企業(ye) 在我市落戶總部的,可采取“一事一議”方式,在項目投資、用地指標、企業(ye) 搬遷、股權投資、物流費用等方麵給予支持。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財政局。
(二)支持工業(ye) 互聯網發展
4.支持工業(ye) 互聯網平台發展。對被工信部認定為(wei) 跨行業(ye) 、跨領域工業(ye) 互聯網平台的,一次性獎勵1000萬(wan) 元。對總部落戶鄭州的雙跨平台給予一次性1000萬(wan) 元獎勵;支持雙跨平台在鄭州設立控股子公司,對經營情況良好的子公司給予一次性200萬(wan) 元獎勵。對服務企業(ye) 數超過200家且設備連接數超過5000台(套)的平台,按照平台年度服務收入的30%給予補助,最高不超過500萬(wan) 元。對獲得國家級、省級工業(ye) 互聯網資金支持的,按照上級撥付資金的50%給予配套。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財政局。
5.支持工業(ye) 互聯網標識解析體(ti) 係建設。被國家或省工業(ye) 互聯網標識解析管理部門認定的工業(ye) 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按項目建設金額的30%給予項目牽頭單位一次性獎勵,最高不超過200萬(wan) 元。鼓勵工業(ye) 互聯網服務商依托工業(ye) 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開展應用服務,按照年度標識解析服務收入的10%給予補助,最高不超過200萬(wan) 元。對依托鄭州工業(ye) 互聯網標識解析節點開展應用的企業(ye) ,年度新增標識注冊(ce) 量每超過200萬(wan) 條(解析量不低於(yu) 1000萬(wan) 次)給予10萬(wan) 元補助,最高不超過200萬(wan) 元。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財政局。
6.持續實施“萬(wan) 企上雲(yun) 上平台”行動,根據上雲(yun) 企業(ye) “星級”評定結果和產(chan) 品類別實施差異化的上雲(yun) 上平台鼓勵策略。每年安排不超過3000萬(wan) 元“上雲(yun) 上平台”服務券,上雲(yun) 企業(ye) 根據“星級”評定結果和產(chan) 品類別申領,每家企業(ye) 每年最高申領100萬(wan) 元。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財政局。
7.鼓勵開發工業(ye) 互聯網軟件和工業(ye) APP,推動工業(ye) APP向平台匯聚。對獲評國家級工業(ye) APP優(you) 秀解決(jue) 方案,每個(ge) 獎勵100萬(wan) 元,同一年度單個(ge) 企業(ye) 最高不超過300萬(wan) 元。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財政局。
(三)鼓勵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
8.支持MEMS研發中試平台加快建設,按照平台設備投資額的30%給予補助,最高不超過1000萬(wan) 元。鼓勵MEMS中試平台為(wei) 智能傳(chuan) 感器(含集成電路)企業(ye) 提供服務,按照上一年度平台主營業(ye) 務收入的30%給予獎勵,每年最高不超過500萬(wan) 元。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財政局、市科技局,鄭州高新區管委會(hui) 。
9.支持國家級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應用創新推廣中心整合智能製造和工業(ye) 互聯網等相關(guan) “政產(chan) 學研智金”資源,提供線上線下體(ti) 驗、解決(jue) 方案、人才培養(yang) 、專(zhuan) 家智庫等公共服務功能。製定年度任務指標,根據完成情況每年給予不超過500萬(wan) 元運營補貼獎勵。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財政局,中原區人民政府。
10.支持芯片企業(ye) 首輪流片,對企業(ye) 自主研發設計生產(chan) 核心芯片(MEMS傳(chuan) 感器、5G、網絡安全、北鬥、新型顯示、智能終端),給予工程產(chan) 品首輪流片費用40%的補助,單個(ge) 企業(ye) 每年補助總額不超過500萬(wan) 元。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財政局。
11.鼓勵新一代信息技術企業(ye) 積極參與(yu) 製定、貫徹相關(guan) 標準。對開展兩(liang) 化融合管理體(ti) 係、智能製造能力成熟度、工業(ye) 控製係統信息安全防護等標準體(ti) 係貫標的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按照證書(shu) 級別從(cong) 低到高分別獎勵10萬(wan) 元、20萬(wan) 元、30萬(wan) 元、40萬(wan) 元和50萬(wan) 元;證書(shu) 升級按差額獎勵,對實施分級評估前(或未實施分級認證)首次獲證企業(ye) 一次性獎勵10萬(wan) 元。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財政局。
(四)強化項目支撐
12.對投資在2000萬(wan) 元以上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chan) 業(ye) 新建項目,項目完成後,按照項目生產(chan) 和設備投資額的12%給予獎勵,最高不超過1000萬(wan) 元。對重大產(chan) 業(ye) 鏈項目采取“一事一議”方式給予特別政策支持。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財政局。
13.支持企業(ye) 開展智能化改造。對智能製造新建或改造項目,按照智能製造設備及軟件投資額的20%給予補助,最高不超過1000萬(wan) 元。對使用銀行貸款實施的智能製造新建或改造項目,經評審認定後給予貼息,單個(ge) 企業(ye) 每年最高不超過300萬(wan) 元,政策有效期內(nei) 貼息期限最高3年,納入貼息範圍的貸款利率不超過同期貸款市場報價(jia) 利率(LPR)。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財政局。
(五)著力促進融合應用
14.對獲得國家、省級工信部門認定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製造業(ye) 融合發展、工業(ye) 互聯網、服務型製造、新型信息消費、大數據、網絡安全等試點示範項目(企業(ye) 、平台),分別給予100萬(wan) 元、50萬(wan) 元一次性獎勵。同一企業(ye) 同一稱號隻享受一次財政資金獎勵,同一企業(ye) 同一申報年度獲得多項稱號的按就高原則隻享受一項獎勵。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財政局。
15.支持企業(ye) 建設智能工廠(車間)。對獲評省級智能車間、智能工廠、智能製造標杆稱號的,分別給予30、50、100萬(wan) 元一次性獎勵;對獲評國家級智能製造應用場景、智能製造示範工廠的,分別給予100、300萬(wan) 元獎勵。同一企業(ye) 獲得不同等級稱號的按照級差給予獎勵。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財政局。
16.支持製造業(ye) 龍頭骨幹企業(ye) 分離數字化轉型服務機構,開展獨立運營。對參與(yu) 數字化轉型揭榜掛帥項目的數字化轉型服務商按照項目合同金額的5%給予扶持,最高不超過300萬(wan) 元。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財政局。
(六)加強企業(ye) 市場推廣
17.鼓勵企業(ye) 積極參加各級展銷會(hui) 、博覽會(hui) ,按照場地租賃費、布展費的70%給予補貼,每個(ge) 企業(ye) 每年補貼金額不超過100萬(wan) 元。對於(yu) 在中央一級媒體(ti) 做產(chan) 品廣告的工業(ye) 企業(ye) ,按照廣告費的5%給予補貼,每戶企業(ye) 每年補貼額不超過200萬(wan) 元。獎勵資金主要用於(yu) 企業(ye) 市場開拓方麵。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商務局、市財政局。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市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統籌推進全市新一代信息技術產(chan) 業(ye) 發展工作,建立協調聯動機製,製定產(chan) 業(ye) 發展政策,規劃產(chan) 業(ye) 布局,協調解決(jue) 產(chan) 業(ye) 集群引進、大企業(ye) 培育、重大項目建設中出現的問題。
(二)健全工作機製
完善專(zhuan) 家谘詢機製,聘請國內(nei) 外知名專(zhuan) 家,針對新一代信息技術產(chan) 業(ye) 發展過程中的重大決(jue) 策進行討論、研究、論證。發揮行業(ye) 協會(hui) 作用,開展鄭州市電子信息企業(ye) 50強評選活動,強化龍頭企業(ye) 宣傳(chuan) 。健全督導考核機製,落實責任,嚴(yan) 格獎懲,確保各項工作紮實推進。建立績效評價(jia) 機製,根據政策執行情況適時調整,確保各項政策取得實效。
(三)營造發展環境
強化行業(ye) 服務,加強調查研究,深入開展“萬(wan) 人助萬(wan) 企”活動,積極幫助企業(ye) 協調解決(jue) 實際問題。在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基金下設立鄭州市新一代信息技術產(chan) 業(ye) 發展引導基金,支持我市新一代信息技術產(chan) 業(ye) 加快發展。利用各種媒體(ti) 宣傳(chuan) 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的新模式、新業(ye) 態、新理念,營造產(chan) 業(ye) 發展良好氛圍。
(四)建立容錯機製
探索建立符合新技術、新業(ye) 態、新模式特點的包容審慎監管機製,提供容錯糾錯的創新環境。建立健全盡職免責機製,對先行先試探索性失誤或未達到預期效果,但符合規定、勤勉盡責、未造成嚴(yan) 重損失或惡劣影響的,依規依紀依法不作負麵評價(jia) 和責任追究。
本意見自公布之日起實施,有效期三年,根據實際執行情況適時修訂完善。中央、省出台相關(guan) 政策,鄭州市遵照執行。與(yu) 原有政策衝(chong) 突的,按“就高不重複”原則執行。
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2年6月2日
政策原鏈接:
https://public.zhengzhou.gov.cn/D0104X/6486725.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