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体育官网登录
湖北武漢市關於專精特新補貼政策的通知-米兰体育全站
市人民政府關(guan) 於(yu) 印發武漢市促進中小企業(ye) “專(zhuan) 精特新”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的通知
各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門:
經研究,現將《武漢市促進中小企業(ye) “專(zhuan) 精特新”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印發給你們(men) ,請認真組織實施。
武漢市人民政府
2021年10月30日
武漢市促進中小企業(ye) “專(zhuan) 精特新”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
為(wei) 加快培育和發展一批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促進我市中小企業(ye) 高質量發展,結合我市實際,特製訂本計劃。
一、總體(ti) 要求
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專(zhuan) 業(ye) 化、精細化、特色化、創新化發展路徑,以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以市場為(wei) 導向、以創新為(wei) 動力、以產(chan) 業(ye) 為(wei) 支撐,通過示範引領、政策扶持和精準服務,培育打造一批“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到2023年,市級“專(zhuan) 精特新”培育企業(ye) 超過1200家,省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達到500家,爭(zheng) 創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260家,成為(wei) 引領我市中小企業(ye) 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推動產(chan) 業(ye) 基礎高級化、產(chan) 業(ye) 鏈現代化,為(wei) 建設國家先進製造中心提供有力支撐。
二、重點任務
(一)實施中小企業(ye) 成長工程
1.激發市場主體(ti) 活力。大力培育市場主體(ti) ,進一步優(you) 化企業(ye) 開辦服務,推動“證照分離”改革事項全覆蓋,力爭(zheng) 年均新登記市場主體(ti) 20萬(wan) 戶以上。持續優(you) 化市場主體(ti) 結構,力爭(zheng) 新登記企業(ye) 占比逐年提升,年均新登記企業(ye) 10萬(wan) 戶以上。建立個(ge) 體(ti) 工商戶新轉小微企業(ye) 動態培育庫,推動個(ge) 體(ti) 工商戶新轉為(wei) 小微企業(ye) 。(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各區人民政府〈含開發區管委會(hui) ,下同〉)
2.促進小微企業(ye) 成長。支持各區、產(chan) 業(ye) 園區、產(chan) 業(ye) 集群、孵化基地、大企業(ye) ,圍繞產(chan) 業(ye) 鏈、創業(ye) 鏈和大中小企業(ye) 融通發展,建設小微企業(ye) 創業(ye) 創新基地,培育中小企業(ye) 公共服務示範平台,優(you) 化企業(ye) 創新成長生態,對經認定的國家、省、市級小型微型企業(ye) 創業(ye) 創新示範基地,市級財政分別給予100萬(wan) 元、50萬(wan) 元、30萬(wan) 元獎勵。(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各區人民政府)
3.推動“小進規”攻堅。建立“小進規”分級培育機製,完善“三庫一表”(小進規培育庫、新建新投產(chan) 項目監測庫、退規企業(ye) 預警庫、企業(ye) 應稅收入統計表)推進模式,每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300家以上。對首次進入規模以上的工業(ye) 企業(ye) ,市級財政給予20萬(wan) 元獎勵,各區按照市級獎勵標準給予不低於(yu) 1∶1的配套支持。(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稅務局、市財政局,各區人民政府)
4.引導“專(zhuan) 精特新”發展。支持中小企業(ye) 專(zhuan) 注細分市場,突出主業(ye) ,形成一批創新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掌握關(guan) 鍵核心技術、質量效益優(you) 的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對獲批國家、省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市級財政分別給予50萬(wan) 元、20萬(wan) 元獎勵。(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各區人民政府)
(二)構建“專(zhuan) 精特新”梯度培育體(ti) 係
1.建立“專(zhuan) 精特新”培育庫。按照“儲(chu) 備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則,市、區分級建立“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培育庫。對照國家、省、市“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評價(jia) 指標,做到符合條件企業(ye) “應報盡報”“應入盡入”。加強對入庫企業(ye) 的分類指導,形成有機銜接的梯度培育體(ti) 係。(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科技局,各區人民政府)
2.加強企業(ye) 梯度培育。加強對“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培育庫企業(ye) 的監測、指導和跟蹤服務,實行動態化管理。整合市區政策、資源和服務,支持、培育中小企業(ye) 按照“科技型中小企業(ye) —高新技術企業(ye) —市級‘專(zhuan) 精特新’培育企業(ye) —省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單項冠軍(jun) ”梯次發展。(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科技局,各區人民政府)
3.大力招引“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瞄準產(chan) 業(ye) 鏈關(guan) 鍵環節和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開展精準招商,引進一批產(chan) 業(ye) 帶動力強的知名企業(ye) ,落地一批強鏈補鏈穩鏈項目。鼓勵各區出台專(zhuan) 門招引政策,給予配套支持。(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招商辦,各區人民政府)
(三)提升產(chan) 業(ye) 創新能力
1.支持企業(ye) 研發創新。支持“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獨立或者聯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研發機構,實現“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研發機構全覆蓋。采取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開放服務方式,建設一批中小企業(ye) 公共技術服務平台。支持“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開展高價(jia) 值專(zhuan) 利組合培育,對符合條件的項目,一次性給予50萬(wan) 元支持。(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財政局,各區人民政府)
2.推動核心技術攻關(guan) 。聚焦我市“335N”先進製造業(ye) 體(ti) 係(打造光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3大世界級產(chan) 業(ye) 集群,提升裝備製造、現代消費品、先進基礎材料3大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加快培育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北鬥、氫能、網絡安全5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前瞻布局電磁能、量子科技、超級計算、腦科學和類腦科學、深地深海深空等若幹未來產(chan) 業(ye) ),建立重點產(chan) 業(ye) 鏈產(chan) 業(ye) 基礎再造項目清單,支持“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在工業(ye) “四基”領域(核心基礎零部件、關(guan) 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和產(chan) 業(ye) 技術基礎)突破一批製約我市產(chan) 業(ye) 發展的卡脖子技術(產(chan) 品),補齊產(chan) 業(ye) 鏈短板、鍛造長板,全麵提升產(chan) 業(ye) 自主可控水平和核心競爭(zheng) 力。(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經信局、市發改委,各區人民政府)
3.推進創新成果轉化應用。高水平建設武漢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研究院,圍繞重點產(chan) 業(ye) 加快布局建設一批中試基地,暢通科技成果轉化渠道。落實首台(套)裝備、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軟件示範應用政策,豐(feng) 富創新產(chan) 品應用場景,加快創新產(chan) 品推廣應用,支持“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沿“技術—零件—部件—整機—係統”發展路徑,擴大市場占有率。(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各區人民政府)
(四)加強精準服務支撐
1.支持智能化改造。推進“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智能化轉型全覆蓋,提升企業(ye) 數字化管理、智能化生產(chan) 、網絡化協同、服務化延伸能力。對認定為(wei) 全球燈塔工廠、市級標杆智能(鏈主)工廠、市級智能化改造示範項目的企業(ye) 分別給予1000萬(wan) 元、500萬(wan) 元、200萬(wan) 元一次性獎勵。對“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因增資擴產(chan) 需要新增建設用地的,支持保障其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對租用標準工業(ye) 廠房的,對租金給予一定優(you) 惠。(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各區人民政府)
2.促進質量品牌提升。引導“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加強全麵質量管理,製定一批國內(nei) 領先、國際先進的“武漢製造”標準,打造一批區域產(chan) 業(ye) 品牌集群。支持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爭(zheng) 創中國質量獎、長江質量獎、武漢名品。對主持製定國際、國家、行業(ye) 、地方、團體(ti) 標準中融合了標準必要專(zhuan) 利的單位,分別給予100萬(wan) 元、50萬(wan) 元、30萬(wan) 元、10萬(wan) 元、10萬(wan) 元補助。對主導製定知識產(chan) 權服務國家、行業(ye) 、地方和先進團體(ti) 標準的單位,分別給予30萬(wan) 元、20萬(wan) 元、10萬(wan) 元、5萬(wan) 元補助。(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各區人民政府)
3.加強企業(ye) 培訓交流。采取政府購買(mai) 服務等方式開展企業(ye) 家係統培訓,組織“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家到境外著名高校、企業(ye) 學習(xi) 研修;加強與(yu) 國內(nei) 一流高等院校合作,開展“專(zhuan) 精特新”經營管理領軍(jun) 人才訂單培訓;實施“萬(wan) 企育才”中小企業(ye) 培訓工程和“創業(ye) 武漢”公益培訓,開展“模塊化、個(ge) 性化、菜單式”教學培訓。鼓勵參加“創客中國”中小企業(ye) 創新創業(ye) 大賽,對市級獲獎企業(ye) (項目)給予一等獎30萬(wan) 元、二等獎20萬(wan) 元、三等獎10萬(wan) 元、優(you) 秀獎5萬(wan) 元獎勵。(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人社局、市工商聯、市財政局,各區人民政府)
4.建立公共服務網絡。在武漢市中小企業(ye) 公共服務平台建立“專(zhuan) 精特新”服務專(zhuan) 欄,完善“線上+線下”中小企業(ye) “專(zhuan) 精特新”服務網絡。遴選和支持一批中小企業(ye) 公共服務示範平台和核心服務機構,從(cong) “政策+資本+服務+載體(ti) ”等多個(ge) 方位,為(wei) “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提供政策谘詢、管理提升、檢驗檢測、技術轉移、人才培訓、市場開拓、投資融資等全方位“點對點”專(zhuan) 業(ye) 服務。(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各區人民政府)
(五)強化要素資源供給
1.加強人才支撐。實施“武漢英才計劃”“千企萬(wan) 人支持計劃”,建立“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人才引進綠色通道,支持“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引進培育高精尖缺人才和高水平科技研發團隊,開展職業(ye) 技能培訓。對引進“武漢英才”戰略科技人才、產(chan) 業(ye) 領軍(jun) 人才、優(you) 秀青年人才、高技能人才、科技研發團隊的“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按照有關(guan) 規定給予補貼。對“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入選國家、省、市人才專(zhuan) 項的分別按照有關(guan) 規定予以補貼。(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各區人民政府)
2.加大融資支持。開展“千名行長進千企”,對接服務“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融資需求。鼓勵銀行機構通過信用貸款、知識產(chan) 權質押貸款、擔保貸款等方式,適當提高抵質押率,擴大商標、專(zhuan) 利、設備等可接受抵質押物範圍,加大對“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的信貸支持力度。將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納入擬掛牌、上市後備企業(ye) 名單,搶抓北京證券交易所風口契機,開展北交所上市培訓及診斷輔導服務,支持登陸資本市場。整合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引導基金,發揮政府產(chan) 業(ye) 基金引導作用,鼓勵創投資本、社會(hui) 資本加大對“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的股權融資。(責任單位:市地方金融局、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經信局、市財政局,人行武漢分行營管部,各區人民政府)
3.強化精準服務。各區要加強“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分類指導和精準有效施策,開展“一對一”跟蹤服務,及時協調解決(jue) 企業(ye) 經營發展中的困難問題,支持企業(ye) 成長。全麵落實減稅降費政策,開展“千名稅幹進千企”,幫助“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應享盡享政策紅利。落實用電價(jia) 格政策,降低企業(ye) 用電成本。(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稅務局、市發改委,武漢供電公司)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統籌協調。市促進中小企業(ye) 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協調全市中小企業(ye) “專(zhuan) 精特新”發展工作,強化整體(ti) 部署、協同推進和督促指導;統籌利用現有中小企業(ye) 發展和產(chan) 業(ye) 政策資金,落實支持“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發展政策。各區要建立“專(zhuan) 精特新”發展協調推進機製,在區級財政預算中安排中小企業(ye) 發展專(zhuan) 項資金,支持中小企業(ye) “專(zhuan) 精特新”發展。(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各區人民政府)
(二)加大輿論宣傳(chuan) 。大力宣傳(chuan) 促進中小企業(ye) 發展的法律法規與(yu) 方針政策,樹立“專(zhuan) 精特新”先進典型,強化“專(zhuan) 精特新”發展導向,並在各類評選表彰活動中向“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傾(qing) 斜。及時總結推廣“專(zhuan) 精特新”經驗做法,形成有利於(yu) 中小企業(ye) 健康發展的良好輿論環境。(責任單位:市委宣傳(chuan) 部,市經信局、市人社局,團市委、市總工會(hui) 、市婦聯、市工商聯,各區人民政府)
(三)狠抓工作落實。各區、各有關(guan) 部門要根據本行動計劃,結合各區實際和工作職責,抓好工作落實。將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發展目標納入“一區一表”年度績效指標體(ti) 係,進行專(zhuan) 項考核。市促進中小企業(ye) 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將定期通報中小企業(ye) 發展和“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培育工作進展情況。(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績效考評辦,各有關(guan) 責任單位,各區人民政府)
本行動計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4年12月31日。
政策原鏈接:
https://www.wuhan.gov.cn/gfxwj/szfgfxwj/whsrmzf/202211/t20221130_2106858.shtml